资源描述:
《妊娠糖尿病的个体化营养治疗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妊娠糖尿病的个体化营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妊娠糖尿病(G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识别的严重程度不同的葡萄糖不耐受,木文阐述了G的诊断标准、G的相关因素;重点介绍对于轻型的G,如何通过个体化营养治疗,以保证母亲和胎儿摄入足够能量、实现孕期适宜的体重增加、达到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营养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58-01女壬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是目前产科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指妊
2、娠期发生或首次识别的严重程度不同的葡萄糖不耐受,但不排除葡萄糖不耐受在妊娠前已经存在的可能性,通常发生于妊娠的中、晚期,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绝大多数G患者仅需合理的营养治疗即可使血糖控制满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口益增多的G患者,如何给予规范的营养治疗至关重要。现将G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G的诊断标准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中G的诊断标准如下[1]: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检测FPG、lhBG>2hBG三点血糖,血糖值下界分别为5.1、8.5、9.2mmolL,任意一点血糖
3、异常即可诊断为G。在第一次妊娠检查时如FBG27.OmmolL或HbAlc26・5%或2hBG^ll.ImmolL或随机血糖Mil.ImmolL且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即可判断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如正常,则在孕24-28周进行75gOGTT检查。对G患者在产后6-12周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正常则每隔3年筛查1次。该标准已成为G发展史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我国G诊断以及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将使G的诊断治疗更加规范化。2相关因索分析凌轶群等发现,与正常孕妇相比,G孕妇甜食、动物食品、荤汤、水果、坚果、香肠类制品、烧烤、煎炸类食物的每日摄入量明显较高;海产类、粗
4、粮、豆制品和蔬菜的每日摄入量明显低。长期饱餐的膳食模式也可增加发生G的危险性[2]。应豪等发现G孕妇饱和脂肪酸摄入高达每H供能的15.2%,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0%的标准;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每日供能的8.3%,低于指南10%的标准。刘雪娜等[3]收集1995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相关因素的全部文献,采用eta分析,发现G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0岁、过度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妊娠史、吸烟等。李海素等[4]认为高危因素还包括:大于胎龄儿分娩史、尿糖阳性、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意识适当的体育锻炼、平衡饮食为保护因素。3营养治疗国外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
5、实,对轻型的G釆取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nutritiontherapy,NT,即个体化营养治疗,必要时加用胰岛素等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5]。NT的目标: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最佳营养状况、保证孕期适宜的体重增加、达到并维持止常的血糖水平、避免发生酮症。NT的原则:每日能量摄入推荐应结合孕前体重、孕周和孕期体重的增长情况等进行个体化膳食能量制泄(表lo全天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各占50%-60%,15%-20%和25%-30%。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如经过3-5d的饮食管理以及合理运动,血糖控制仍不能达到上述推荐标
6、准,建议及时加用胰岛索。3.1餐次分配原则一般将餐次分为五至六餐,两餐间隔2-2.5h进行。各餐能量的分配习惯推荐为:早、中、晩三餐分别为总能量的10%-15%、30%.30%;上午9-10时、下午3-4时及睡前各加餐一次,为总能量的5%-10%o当出现呕吐、恶心及胃肠功能障碍时,可考虑增加正餐及加餐的次数。3.2食物品种选择3.2.1碳水化合物推荐每天摄入量2175g,以保证胎儿大脑获得足够的血糖供给、避免发牛酮症[6]。推荐60%以上来源于血糖指数较低的粗粮、薯类和杂豆类。3.2.2蛋白质在每日每公斤体重l・0g的基础上,孕早、中、晚期分别增加5
7、gd、15gd.20gdo50%以上來源于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3.2.3脂肪及烹调油推荐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总摄入能量的7%[5],增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詁如海产品、鱼油等。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人豆油或玉米油为主,此类烹调油热量占总热量15-20%左右。推荐每周摄入50g核桃、杏仁、南瓜子等坚果为宜。3.2.4水果每天摄入小于400g时,水果能降低G的风险(0R二0.953,95%CI:0.373-2.438;每天摄入600g,G的风险增加5倍[2]。建议选择低血糖指数水果(含糖量〈9%,并作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一部分。3
8、.2.5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0-35g膳食纤维,其良好来源包括: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蔬菜等。3.3临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