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鄞红”葡萄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工程“鄞红”葡萄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分析1.课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葡萄属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L.),落叶木质藤本,品种繁多,起源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分布广泛[1]。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各省市均有栽培。我国葡萄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栽培的葡萄品种大多属于欧亚种群和欧美杂交种。欧亚种葡萄(V.viniferaL.)起源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耐湿性差,适应于夏干气候的干燥地区栽培,世界上大部分优良鲜食品种属于此类;美洲葡萄(V.labruscaL.)原产于加拿大东南部,适应于夏湿地带,该种品质较差,而与欧亚种的杂交种有一些优
2、良品种,其耐湿性相对较强,但在湿度较高和光照不良条件下品质和产量也得不到保证。高质量DNA的获得是进行分子杂交、基因库构建、核酸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首要步骤,党尉,尉亚辉等[2]针对5种提取总DNA的方法,分别是CTAB法,高盐低pH法,简易法,高盐沉淀法以及改良SDS法,做适当改进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从葡萄中提取高纯度、高得率总DNA的方法,为葡萄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技术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上的应用的目前主要有RFLP标记技术、RAPD标记、AFLP标记与微卫星DNA标记等。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sequencerep
3、eats,SSRs)以1-6个碱基为基本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和检测方法简单等优点,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优异的分子标记之一,已被用于多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3]。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葡萄的品种鉴定与分类、葡萄系谱分析、葡萄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葡萄目标性状连锁基因标记等。分子标记的应用为葡萄遗传育种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为葡萄种质资源和品种的鉴定、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及目标性状基因标记等提供了理想的方法。在资源利用方面,分子标记技术是迅速而有效的DNA检测工具,可以进行资源探查、挖掘、收集葡萄属植物的重要农艺基因分子标记的应用,尤其是在分子辅助早期选择方面的应
4、用前景更为广阔。在葡萄遗传育种中,有目的的将所需基因导人(如将抗病基因导人无核品种中),通过胚培养等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然后对葡萄杂交后代群体.根据分子遗传图谱和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早期选择,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这将大大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葡萄育种进程。[4]本课题在参考最新文献上所述方法研究“鄞红”葡萄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分析,以鉴别出经辐照处理后的“鄞红”葡萄并分析出其遗传多样性,为今后试验提供依据或作为他人参考之用。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主要内容:进行葡萄SSR反应体系的优化,主要优化方法参考张淑静,杨敏生等[5
5、],优化内容包括对影响反应的6个主要因素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退火温度等,分别设置梯度进行比较试验。建立SSR反应最佳体系后利用多个引物组合对所有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从中筛选出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的引物组合,取重复性较好的DNA谱带用于统计分析,统计出多态性带和特异性条带从而直观的观察到辐照处理后各个“鄞红”葡萄品种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品种间变异是否较大[6]目标:建立葡萄SSR反应最佳体系,分析经辐照处理后“鄞红”葡萄品种的多态性研究方案:“鄞红”葡萄各材料的DNA提取PCR反应体系梯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
6、度、模板DNA浓度、退火温度设置筛选最佳反应体系6%变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观察分析其多态性3.课题进度计划2010.11.10-11.20:“鄞红”葡萄各材料的DNA提取2010.11.20-12.20:PCR反应体系梯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退火温度设置并筛选最佳反应体系2010.12.20-1.15:6%变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4.参考文献[1]郝宇,张淑静,张世红,梁海永.葡萄品种资源的SSR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1):54-55[2]党尉,尉亚辉,张华平,刘科.葡萄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7、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3,33(5):572-574[3]杨进.SSR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6,22(7):90-94[4]王劲松,万怡震,张剑侠,段朝辉.分子标记及其在葡萄属植物研究上的应用[J].2001,20:70-75[5]张淑静,杨敏生,梁海永,王卫政.葡萄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3):281-286[6]张淑静.葡萄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