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

ID:46398359

大小:7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3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_第1页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_第2页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_第3页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_第4页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有关儿童自语功能探究综述及其教育启不[摘要]在年幼儿童身上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他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喜欢自言自语。国外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自语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幼教工作者要转变原有对儿童自语的观念,关注儿童的自语现象,支持儿童自语。并透过儿童的自语来了解儿童。[关键词]儿童;自语;解决问题;思维[中图分类号1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4-0047-04在年幼的儿童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他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喜欢自言自语。这种被心理学家视为自我中心的、私人的或自我指向的语言情形

2、。通常被称为自语现象。国外对儿童自语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60年代,自从维果茨基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于1962年在美国公开出版之后,心理学界对自语现象的研究兴趣日浓。在维果茨基的著作中,自语被认为是人类高级心智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一个正式角色。维果茨基的观点与皮亚杰所认为的儿童自语大多数是自我中心的语言,是儿童认知不成熟的一种特征的观点完全相反。维果茨基根据实验研究的结论指出:自语在儿童活动中不是伴随的、非本质的,而是有定向与调节的作用的。国外已有大量关于儿童自语行为的研究。很多研究建立在验证维果茨基所提出的自语理论的基础之上。有证据显示,大部分儿童的自语具有积极

3、功能,如,Furrow(1984)在研究2岁儿童的社会式言语和个人式言语时提出,儿童的个人式言语具有描述自己的活动、工具性、自我引导性、注意性、交往性、表达性、指示性、想象性、信息性等功能。由于学前儿童存在大量的自语现象,幼教领域的研究者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目前的研究,学前儿童的自语似乎有自我规范功能并且可预示儿童活动表现的改善。此外,随着自我指导训练方法逐渐被运用在对冲动、超级活跃和行为失调儿童的治疗中,也促使涉及自我规范训练的临床者和教育者重视对儿童自语功能的研究。总之,国外研究者对自语的功能进行了许多研究,概括起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

4、自语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一)自我规范功能维果茨基认为自语的中心功能是自我规范,有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例如,一项在自然情景中针对25名儿童的自语现象进行的研究发现,自语中自我规范的语言占89%,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用以加强自己的回忆,配合自己的行动,帮助自己作决定,等等,显示出儿童的自语具有自我引导的本质功能。Kohlberg等(1968)指出,在独处的情况下,儿童用自语进行自我规范;而在社会性场景中,儿童的自语是不成熟的言语形式,最终会转化为与活动相关的评论并且转化为自我引导的内部言语。(二)情感表达功能FlaveU仃966)认为自语是一种功能多样的现象。他指出,许

5、多自语可归为具有调节性和自我规范功能的语言,而许多则不能。如,学前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自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假扮、幻想和声音游戏中,儿童通过自语表达情感、描述行为和发出感叹是很普遍的,而自我引导的语言(具有计划和管理的功能)则很少出现。此外,儿童也可能独自唱歌,和自己聊天,重复真实的或无意义的词语,参与到言词想象活动之中,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状态,等等。有研究者指出,当儿童独处时,他们倾向于表达很多需要;如果有他人在场,儿童则倾向于社会性交流。lkubin(1979)指出,年幼儿童对自身行为和情感的评论能够加强其自我与客体分离的意识,而他们幻想式的言语能为面对

6、面的情感交流提供练习机会。(三)问题解决功能有证据显示,当儿童进行认知活动时,他们的大多数言语是对问题的评论,而此类言语的出现也预示了问题的解决。维果茨基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儿童遇到问题时会使用自语来进行自我引导,这时自语成为儿童自我努力的一部分。维果茨基以他的合作伙伴Levina的一项研究为例:Levina让4岁和5岁的儿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让他们拿取糖果,而糖果放在他们够不到、无法直接拿取的地方。一名4岁半的女孩参与了实验,她使用一张凳子和一根棍子作为工具从柜子上拿取了糖果。Levina对她的行为和语言作了如下描述:站在凳子上安静地看,用棍子触摸架子。(

7、“在凳子上。”)看了实验者一眼,把棍子放到另一只手上。(“那真的是糖果吗?”)迟疑。(“我可以用另外那张凳子拿到糖,站上去然后拿到糖。”)拿了另一张凳子。(“不,拿不到。我可以用棍子。”)拿了棍子,敲糖果。(“现在糖果动了。”)继续敲糖果。("它动了,用凳子我拿不到,但是这棍子有用。”)…在问题情境中,儿童一边行动一边说话似乎是自然且必要的。最初,这些话语只是描述与分析情况,但渐渐地,话语开始有了计划的性质,描述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最后,话语成为解决方式的一部分。(四)社会练习功能lkubin发现在一个实验室游戏情景中,孤独症儿童的言语比社会化发展正常的同龄

8、儿童的言语包含更多对非生命物体和不在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