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习题评讲方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习题评讲方式探析摘要:习题评讲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反馈,通过习题评讲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评讲;方式一、精心选择习题进行示范讲解,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加之化学习题的多样性,若一一地进行评讲既浪费教学时间,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对化学习题进行评讲时,必须对习题予以适当地筛选,尽可能选择典型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习题进行示范地讲解,从习题的解题思路入手,以寻求解题方法为目的。如: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通过真空充气的方法进行包装,即将仪器装入包装袋,待
2、袋内空气全部抽出后,再充入可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并封好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来的色香味,避免食品发生变质,那么釆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什么?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又是什么?这是一道考查食品防腐问题的习题,之所以选择此题进行示范讲解主要在于它的实用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除去空气,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同时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必须无毒,且不能与食品发生任何反应。通过对此题的评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并能够巧妙地将化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当中。二、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对习题予以指导初中教师在进行化学习题的评讲时
3、,必须了解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习题中牵涉到的化学知识学生过于陌生,那么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可能完全难以理解,抑或一知半解,从而缺乏深入探究问题的意识,更无研究问题方法的决心。因此,对于难度较高的化学习题或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习题,教师应适当地予以指导提点,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强化所学知识,最终探究出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如以下习题:氯酸钾和二氧化猛的混合物共31克,放在大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物为21.4克,求反应后氯化钾多少克?对于此题,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在评讲
4、时应对此题加以适当地提导提醒:(1)二氧化猛在此次反应中有何作用,其质量会发生变化吗?(2)反应后剩余物具体包含了哪些物质?(3)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了多少,是谁引起的?通过上述分析,学生便容易得出,在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减少了31-21.4=9.6克,这样此题中各种物质的关系变得明朗起来,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三、引导学生注重习题的过程分析,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思维体验,是评讲的主要要领。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对化学习题的解题过程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让学生了解习题的考查方向,明确习题的隐含条件,从而利用所学的
5、化学知识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如在评讲以下习题时只需将过程分析清楚即可。已知反应2H2S+S02=3S(固体)+2H20,在常温下向容积为10L的真空容器内通入34agH2S气体和64bgS02气体(a、b均为W5的正整数),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可能达到最大密度为()A.49g/LB.28.8g/LC.25.6g/LD.10.2g/L由题意可知,H2S和S02充分发生反应后,会存在一种剩余气体,若S02是剩余气体,那么可设参加反应的S02质量为X,则2H2S+S02=3S(固体)+2H20(液体)34agX解X=32ag,则剩
6、余S02质量是(64b-32a)g,若a=l,b=5则剩余S02质量最大值为(64b-32a)g=288g,其密度为二28.8g/L若H2S是剩余气体,那么可设参加反应的H2S质量为Y,则2H2S+S02=3S(固体)+2H20(液体)6864Y64bg经解可得Y=68bg,则剩余H2S质量是(34a-68bg)g,若a=5,b=l时,其最大值为(34a-68bg)g=102g,其密度为=10.2g/L通过这样的分析,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探究问题的能力。中领悟过程分析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四、引导学生把握好习题中的已知信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习题是
7、知识具体细化的集中体现,许多习题所提供的已知信息与课本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教师在评讲习题时,要有意识地引导把握好习题中的已知信息,找出共性,将所学过的知识正确地迁移到习题中,从而做到触旁类通,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如: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跟足量硫酸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请问:实验室用来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填“制氧气或制氢气”),应采取—法收集硫化氢这一气体。在评讲此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到课本中制取氢气的方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