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ID:46366218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_第1页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_第2页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_第3页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_第4页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40例CML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后,定期检测血常规、染色体核型、bcr-abl融合基因,评估其疗效。结果: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平均为26.5个月。慢性期患者累积所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0R)分别是70.0%、80.0%、75.0%和70.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学缓解和分子

2、学缓解,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但是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疗效则不理想。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63-021研究对象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并进行全面评估的CML患者40例,最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的患者都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或)融合基因的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中位发病年龄平均为45岁。根据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时患者的不同疾病状态,共分为慢性期20例,加速期和急变期20例。2

3、治疗方法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给予慢性期患者口服伊马替尼中位剂量400mg/d,加速期和急变期口服伊马替尼屮位剂量为600mg/do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最人剂量加至800mg/do根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程度给予适时的短暂停药、利尿、消肿、保肝等对症治疗。治疗初期每周检查血常规,直到血象稳定,其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有条件者行Fish法检测Ph染色体,同时采用RQ-PCR或RT-PCR技术检测骨髓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木。3疗效评估标准3.1疗效评估。完

4、全血液学缓解(CII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X109/L,血小板计数<450X109/Lo外周血分类中无不成熟的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5%,无疾病症状体征,发病时可触及的肝脾肿大已经消失。细胞遗传学缓解: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骨髓中Ph+中期分裂相的细胞为0,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Ph+中期分裂相细胞在1-35%,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PCyR+CcyRo分子学疗效:主要分子学缓解(MM0R):定量PQ-PCR检测骨髓bcr-abl融合基因与abl的比值较本中心治疗前下降^31

5、og03.2耐药标准。原发耐药: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mg/d治疗达3个月仍未达血液学反应,口服剂量^400mg/d治疗3个月仍未达至少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6个月仍未达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12个月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获得性耐药(继发耐药人任何时间出现的血液学复发、Ph染色体重现、间隔时间$3个月Ph染色体增加超过30%,或者出现Ph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克隆。3.3危险度分组。Sokal评分系统:评分=Exp[0.0116(年龄-43・4岁)+0.0345(脾脏大小-7.51)+0.188([血小板/700]

6、2-0.563)+0.0887(原始细胞-2・1)]。根据评分结果分组,1・2分为高危组。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5结果5.1临床疗效评估。共分析40例患者,计算的中位治疗时间平均为26.5月,按照疾病分期,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累积达到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和主耍分子学缓解(MM0R)率的结果差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例观察的慢性

7、期患者中,在用笏1-3个月后18例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患者在6个月达血液学缓解,1例在8个月时才达血液学缓解,1例患者始终未达血液学缓解,1例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无细胞遗传学反应,治疗时间为9个月,1例在伊马替尼治疗5个月时因为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亡。通过Sokal评分将本研究中的慢性期患者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6例)和高危组(4例)三组,三个组之间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疗效见表2,在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上,低危组患者的缓解率均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并且低危组

8、和高危组之间累积达到的MMO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二0.047),剩余危险组间疗效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5.2不良反应。非血液学副作用: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非血液学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一般表现为浅表组织水肿、恶心、肌肉痉挛、肌肉骨骼疼痛、过敏(皮疹)、肝功能异常、乏力、腹泻腹痛、头痛及骨关节痛。大部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不需要调整剂量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