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38659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专业任选课教学中学生科研意识培养策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任选课教学中学生科研意识培养策略探析摘要:结合大学本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训练等的培养目的,尝试在外交学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过程中探索贯穿科研意识培养的各种途径,以期建立一种能提高学生科研意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任选课教学模式和培养策略。关键词:任选课;科研意识;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59-02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任选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牛能够在教学过程屮得到切实的收获,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
2、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大学木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和论文写作方法训练等培养目的,本文尝试在外交学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过程中探索贯穿科研意识培养的各种途径,以期建立一种能提高学生科研意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任选课教学模式和培养策略。一、培养科研意识的必要性分析在外交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任选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程是根据学分制培养目标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专业任选课一般是在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年级
3、开设,区别于公共课和必修课。以笔者所在的专业为例,目前外交学专业本科生所学课程类别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方面。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部分。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高等教育的课程类型。按照目前通行的分类,大概包括以下八种:Surveycourse,servicecourse,introductorycourse,capstonecourse,gonoralcducationalcourse,principlescourse,majors&non-majorsco
4、urse,seminarcourse。结合笔者所在的外交学专业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专业任选课程一定程度上兼具探索型课程(Surveycourse)和研讨型课程(seminarcourse)的性质。那么,在任选课中贯穿科研意识的培养有什么样的益处呢?是不是所有的专业任选课都适合进行科研意识培养的训练?这样的意识培养的训练能否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众多专业选修课中,既有一定实践性,又有一定理论性的那部分课程,是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科研意识培养的,因为纯学术训练,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培养任务,在本科阶段比较
5、难操作。正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学生才有一足兴趣去涉入。在实践部分的带动下,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领域,让学生既不会太感枯燥,同时也能开始得到学术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整个课程总量中并不占多数的专业任选课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有计划的训练和尝试。以木专业正在讲授的《媒体与国际关系》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课程,同时涉及新闻学和政治学的部分领域。该课程主要讲授西方媒体和国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対相互间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西方媒体的运作状况冇所了解。同时,对于国际关系领域屮的媒体相关控制和有效利用,也耍把握相关规律性的
6、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媒体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的政治功能,了解影响媒体政治报道包括国际新闻报道的诸因索,了解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了解国际新闻报道和流动的现状,深入讨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传播等问题。二、教师应积极主动,大胆革新任课教师应树立培养科学研究精神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介绍本学科发展历史、灵活选择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改革,使专业任选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平台。在相关任选课的课堂教学屮,如何分析和评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耍组成部分,这
7、是因为方法论的普遍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探索过程本身的特性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担负更积极的作用,向学生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去帮助学生提炼他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的观点和方法,使他们不自觉地将探索行为升华为探索问题的经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探索能力。这里涉及到对于课堂教学怎么认识的问题。在木科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层次,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灌输知识的阶段,同时,专业任选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课,更应该视具体课程的特点展开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总的目标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伟I,同时,能让学生的研究潜
8、质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果在这个阶段错过了研究潜质的发掘,就要等到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对于并不准备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这种意识的缺乏不吝是一种损失。因为,研究意识的培养,研究潜质的开发,对于毕业之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人有裨益的。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在课堂上领悟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