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93例围产儿死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93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对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2008年10丿」1FI至2011年9月30日3年期间的93例围生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围生产儿总数为11204例,围生儿死亡93例,围生儿死亡率8.30%。,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窒息,脐带因素,母体因素及其他。结论:要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关键词】围生儿死广;死广原因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水平和
2、评价围产期保健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为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减少畸形儿发生率,提高人口索质,对我县2008年10月1H至2011年9月30R3年期间的93例围生儿死因进行冋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本县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3年期间出生的围生儿(包括妊娠满28周因胎儿畸形和死胎引产的围生儿),按照WHO规定的围产期I标准,即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2lkg至产后7天$为围产期标准。1.2方法统计围生儿人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21kg至产后7天死亡的围生儿死亡数,计算出围生儿死亡率,并统计出围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及死亡原因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
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结果2.1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3年期间本院共出生围生儿11204例,死亡93例,围生儿死亡率&30%°。2.2围生儿死亡原因及构成比见附表1。由表1可以看出胎儿畸形为首耍因素,占37.64%,死胎死产排第二位,占24.73%,,窒息占22.58%,早产占5.37%,新生儿肺炎4例,占4.30%,脐带脱垂有2例,占2.15%胎盘早剥1例,占1.08%,横位1例,占1.08%,子宫破裂1例,占1.08%。附表1:围产儿死因及构成比死亡原因例数构成比(%)胎儿畸形3537.64死胎死产2324.73窒息2122.58早产55.37新生儿肺炎
4、44.30脐带脱矗22」5胎盘早剥11.08横位11.08子宫破裂11.082.3围生儿死广性别构成比见附表2O本组资料显示围生儿死亡中男婴占66.66%,女婴占32.26%,两性1例占1.08%.附表2:围生儿死亡性别构成比性别例数构成比(%)男6266.66女3032.26两性11.073讨论3・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倡优生优育,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仍是我国围产期保健的重点。目前先进国家的围生儿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我国1992年围生儿死亡率为26.7%。,北京1997年为11.75%。,上海2005年为5.79%。】。调查结果显示我县2008年10月1EI至2011年9月3003年期间共
5、有围生儿死亡数93例,围生儿死亡率8.30%。,较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偏低,可能跟漏报有关系。3.2木调杳显示胎儿畸形在围生儿死亡原因中占首位,与国内其他机构及个人研究结果一致。有资料显示,围生期内胎儿畸形的死匸是非胎儿畸形死亡的49倍',说明耍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首先耍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胎儿畸形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遗传因素、坏境因素或者两者的相互作用;家庭食物获取不足或饮食不合理,保健服务不足和不健康的环境;人们对预防胎儿畸形的认识不足,知识缺乏,负面态度等。要降低围生儿畸形发生率,首先要加强婚前检查,预防遗传因索所致的畸形,对环境因索的致畸作用,应通过孕前早期宣传加以重视
6、,妊娠期应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倡在孕28周前开展遗传咨询,B超检查,羊水和染色体检测,早期发现畸形,争取在早中孕期引产,尽可能避免畸形儿的发生。3.3木调查显示死胎在围生儿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死胎率为4.2-6.8%o,而发展屮国家死胎率为20-32%。之间',浙江省的死胎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且又有研究发现50%以上的死胎在孕晚期诊断出来患有齐种齐样的胎儿I畸形“。故在死胎的防范上,除外一些不可抗I大I素,应加强孕期产检及孕妇自数胎动等自我监测,并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尽量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引起死胎。3.4本调查显示新生儿窒息在围生儿死亡原因中占第三位,是发生率较高
7、的一种病症,亦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提高产科质量和复苏技术就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和窒息后的致残率、3.5木调查显示早产及过期妊娠均为围生儿死亡的重耍因素。早产是很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据报道,近10年來,美国早产的发生率一直波动在10-11%,我国的早产发生率约为6-7%,早产是导致围生儿死亡及胎儿严重并发症的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在早产屮,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是主要原因,防治早产应从这些常见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