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9607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兰亭集序》文学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文学之美 导语:《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不仅具有颇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同时也有着文学与哲学的价值 文学之美 古往今来人们多关注《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之美往往忽视了文章本身的价值其实这篇散文短小精炼审美价值颇高也因此得到了教材编者的青睐人教版与苏教版都列在必修课文中文章具有文学与哲学之美值得我们品味探究 一.文字凝炼语言恬淡隽永 《兰亭集序》短小精悍语言清隽恬淡不失为一篇佳作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及人物接着将笔锋转向了写景宗白华先生言:“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
2、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1]P211我们在此文中就可以欣赏到开阔美妙的意境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兰亭的曼妙景色如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来描写山仅八个字就将山峰的高耸、树多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又如写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给读者展现了溪流清澈、汩汩流淌的画面;再如描写天气为“天朗气清”语言精简表现力较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快乐轻松的心情基于这篇散文四字短语和对仗句较多节奏感特强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高妙笔法文中多用反复的手法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只盛”、“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中“俯”和“仰”共出现了三次一唱三叹增强了散文的
3、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抒情本文仅324个字但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由乐到痛再到悲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觉醒对自己的生命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二.悲伤而又豁达胸襟大美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与人们的心绪都并不高亢热烈作为文人雅集以文会友并不讲究官位、门第的高低而是彻底的平等主义文中对参与人物的介绍仅有八个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摒弃了一般介绍官职的庸俗手法这首先表现出王羲之清高旷达的品性与心胸景色的描绘他只提山、水、林、竹花季三月的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在文中却不见踪影这充分表明王羲之的美学情趣排斥浓妆艳抹追求清淡雅洁描写宴饮曲水流觞迥异于豪饮大
4、觞浮白大觞这鲜明表示文人之雅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面对宇宙辽廓万物踊动既有襟怀的宽阔与开拓又有勃勃生机之感悟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皆备简直是天造地设亘古难遇的好机会这种阔大无比的景象其实就是作者王羲之胸襟的写照虽然文中屡见“岂不痛哉”“悲夫”之类的悲慨感伤之词句但是作者是从昔、今、后这样无限阔大的时间背景和天地之宽、宇宙之大的空间背景中来发感慨的给人的却是豁达宽阔无穷无尽的无限境界是作者俯仰宇宙巡察古今之后产生的人生之感大哉壮矣 这种胸襟与境界是魏晋名士们经过建安、西晋的玄学淘炼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髓经历汉魏、魏
5、晋、渡江等朝代、历史的频繁更替和痛苦探寻之后对自然、历史、人生有了极为透彻领悟之后的平淡与深刻阔大与悲壮 三.瞬间永恒之间的深刻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在这次天朗气清的兰亭集会中他由广阔的自然想到了人生大自然生生不息而人的寿命却有限这与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的情感相似作者深知生命的宝贵在生活中他通过服食丹药以求长寿“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分也”他并不赞同庄子所认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否
6、定虚无主义的思想他提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与死有分别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作者作此文时已有50多岁在当时可算高龄他对生死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对死亡有清醒的认识他的思考闪烁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 具体来说《兰亭集序》中蕴含的哲思反映了魏晋文人生死观的矛盾性王羲之的兰亭诗中有这样两句“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宗白华对此的评价是“写出了晋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这世界使触着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于是‘寓目理自成’这理不是机械的陈腐的理乃是活泼泼的宇宙生机中所含至深的理”按照宗白华的说法王羲之所理解的自然的本质是“理”这同道家崇尚的“道”应当是不谋而合的联系到在魏晋
7、文人中盛行的服药求仙的生活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包括王羲之在内的魏晋文人应当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此外道家认为死生应当是统一整体而不是对立面《庄周梦蝶》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提出了“物化”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说生与死同样是“物化”并统一于自然之道中死生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无所谓悲喜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