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69919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1
《高职教材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教材建设研究摘要:高职教材建设不仅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原累积,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耍载体,更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反映。高职教材建设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的高低。然而,当前高职教材多來源于本科教材,存在教学内容取舍不当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推进了项冃化教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考虑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教学策略的重新定位,强化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专业建设的成功来自于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而课程建设的核心依靠教材建设。教材由信息
2、、符号、媒介构成,是教师组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的基木材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山于高职教材建设起步晚,至今尚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编写适应高职学生需要的特色教材,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职教材建设屮存在的问题(-)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目前,众多出版社都瞄准了高职教育出版领域,为了扩大教材销售,出版社“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搭台子,组班子”进行高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但由于我们“双师”素质的教师缺乏,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高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力不从心,
3、有限的编写时间没能花费在教材内容的创新上,通常实行“拿来主义3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或是中职教材的“发面馒头”。编成的教材更多是低水平重复,甚至出现知识点错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迷惑、被动。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批项目化的教林但终其实质,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更有改头换面,将章节以项目的形式照抄照搬之类,伪造项目化教材出版。这些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加之出版社的不当竞争,影响了优质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对高职教材的建设、改革与创新有较大的危害。(二)课程教材缺乏主线,教学内容取舍不为优秀的教材不仅结构新颖,还要内容适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岗
4、位工作的实际。高职教材课程体系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构建的,由于日前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差异,造成各门课程标准的差别。许多高职教材在确立编写内容框架时,不能围绕能力培养的主线。其研究范围通常局限于对应课程领域,过分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能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也较少考虑与相关课程、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不能将不同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造成知识点交叉重复或侧重方向出现偏差,难以完成能力培养任务。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般要定位在面向应用方面,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力点是教材设计的核心
5、,基本技能贯穿教学的始终,而基本知识点应根据岗位技能的训练安排,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1]。(三)实践教材不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实践教材建设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实践教材属于各院校的特色项目,处于摸索阶段,差界较大。许多院校专业课程没有适合高职的实践教材,即使有,也是一些沿用传统实验项目编写的,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实践教材,只能起到巩固教学知识点的作用,不能满足专业技能要求,对学生实际工
6、作能力的形成收效甚微,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四)教学资源开发薄弱,立体化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目前的高职教材仍以纸质教材为主,难以满足口益增长的的网络学习需要。况且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低,共享型教学资源机制尚未形成,广大教师难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师资普遍年青,课堂教学工作量大,缺乏集体备课活动,他们更需要老教师的“传帮带”,优秀的精品资源库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借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纸质教材和课程标准,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索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核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更能指导
7、教师“教学做一体化”。随着教材立体化程度的提高,使现代化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育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育要素优化配置,能使广大师生向更多的名师大家学习,逐步培养属于自L1院校的大师。二、高职教材建设的定位职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定向性与能力观、应用性与基础观、整体性与过程观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融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屮心的行动体系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
8、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