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

ID:46144992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_第1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_第2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必要对传统的备课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它的弊端:整个的设计思想是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加一方而也有其合理性:目标明确,教程清晰,问题主导,节奏紧凑。因此,对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正确的态度是有所扬弃,扬弃的结合

2、点是训备课“动”起來。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让备课动起来,首先,要让冃标“动”起来。传统备课中的冃标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具有开放性,在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口标并重。看见的知识与技能为显性口标,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隐性目标。开放的教学目标也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掌握本课和本单元知识、技能为短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为长期冃标。只有在这种动态目标的导引下,才能承载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落实。备课动起來,还要让过

3、程“动”起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这-切具有不可预定性,所以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备课不断调整,不断生成。教学进入质疑环节,学生会提出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问题,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开放目标不期而至。这吋候,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

4、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此外,让备课动起来,更要让全程“动”起来。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一一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來进行,教师要

5、及吋巡视,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备课调整后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吋吋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一一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很有个性化的,除了常规的得失思考外,还可以是课堂上出乎意料的事情的处理机智,或探索一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或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这

6、种反思是很可贵的,可以修止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总之,在新课程的框架下,备课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纸上谈兵”,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成长的教学智慧,它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不停流动的一眼清泉。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辛勤和心智,让我们的备课环节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火车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