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68804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以课为例,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课为例,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模式【摘要】“先学后教”模式是一种符合课改理念的科学冇效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0木文从它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结合课堂实例,从“先学”的内容、学法到“后教”的教法,谈论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式。【关键词】先学后教;定义;重要性;内容;学法;教法“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实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作了很好的回答。作为城乡结合区学校,这种模式能
2、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屮的实际应用,浅谈一些见解。一、“先学后教”的定义先学后教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先学”,就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学案,在课堂上自主看书、自学、练习。二是“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屮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牛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牛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木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二、实施“先学后教”的重要性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先学后教”模式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开放性的特点,改变以往的一
3、言堂模式,教师不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先学后教”中的“先学”不是盲目地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既定的目标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同时,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英语教学中,必定会有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但前者看懂的,后者并不…泄理解。“后教”时,“兵教兵”,即学优生用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讲清学困生不明白的地方,这样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能当堂解决问题。同时,学优生自己也在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加
4、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共同实现了培优扶差。三、英语教学如何实施“先学后教”1•“先学”的内容“先学”并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明确目标和明确内容的学习,通过导学案导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接下来均以仁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3Topic3SectionB为例,作案例分析:2.导学案的运用在上课前一天,经过集备组的讨论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出一份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航、新知探究以及课后检测。提前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导学案的设置,以根据中文意思找到文中的知识点,这是每个学生花时间可以找到
5、的,容易学的内容。同时,还有一部分是与木课单词有关联的知识点,例如,这个部分主要是谈论交通工具,那么就要把之前学过的交通方式词再让学生写一遍。2.“先学”的学法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先学”Z中,达到学生会学、乐学的目的,方法大致如下:(1)新旧输出法。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使新旧知识贯通、相互迁移。如:用问题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这个问句为突破口,了解班内的交通方式,进行统计,然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Bicyclesarepopular.实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2)对比学习法。把新学内容与旧知识进行对比,注意
6、观察和比较。利用将新旧单词配对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思考、揣摩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断出新单词的发音,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这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学习新单词的方法,既能使知识结构不断层,又能让学生学习信心倍增。(3)游戏学习法。也就是在学习中,采用如接龙等方式,分组进行比赛,哪组说的内容多,哪组就获胜。这种学习方法用在课上特别有效。在实行“先学后教”时,学习小组屮的成员最好是好、屮、差生搭配,按座位就近编排。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是需耍经常进行培训的,小组编排好了就不要随意调换。四、结语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
7、堂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确实给英语课堂注入很多新鲜的血液,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突出了“以人为木”的理念,更可喜的是,培养了很多很会表达和讲解的小老师,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是作为科任老师的我们最大的欣慰。参考文献:[1]王曾选.《中学英语教学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顾莲芬•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4):121[4]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8、6):88-9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