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749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角色。语文教师应该从陶醉于自己津津有味的“讲”向欣喜于学生愉悦高效的“学”转变,下大力气革除一讲到底的“陋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师生的课堂生命质量。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树立起学习、做人的责任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
2、学模式设计有7个阶段:情境导入―确定目标―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提问质疑―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情境导入是为了在学习新课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与文本有关的故事、音乐、视频、名句、诗词、成语等快速抓住学生思维,把学生散漫的心思收束到课堂上来,进入到文本的意绪中去。 确定目标是要为文本的学习指明方向,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的考试大纲要求,契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不宜面面俱到,不超越学生认知和能力范围;二是必须由师生共同确定,每位同学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确立
3、属于个人的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参照“导学案”5,分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各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和“导学案”上的题目为纲,分别突破学习目标,获得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 交流展示是学生互帮互学的环节,各小组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学习起到启发和补充的作用。另外,交流平台的提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一旦发言得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
4、自尊心就建立起来了。对于未发言的同学,正是锤炼倾听能力的好时机,边听边把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记下来,个人的学习获得大量有益的补充,趋于完整充实。有不同见解的可以当场发表,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也可以课后找同学讨论。教师在这里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说得有道理的地方,对于偏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牵强附会或偏激之处,一一点拨导引指正。教师也要把自己的阅读心得拿来和学生分享,学生有不同意见的亦可立马诘问。最后由师生共同做出小结,形成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提问质疑的环节是对“自主合作”“交流展示
5、”的有效补充,在前面几个环节中,都是以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为主,而且是以小组为单位作交流汇报。每个小组的成员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为避免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学生一直存疑的地方,就可以在此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回答的由学生解答,学生不能作答的由老师来回答。5 拓展延伸是对接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一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把教材和生活以及其他资源结合起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树立大语文
6、观。 达标检测是直接针对以上学习进行的检查验收,一方面出于学生考试的需要,平时要做一些必要的练习;另外,每一篇文章学习完毕,应该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究竟达到了学习目标没有,还需不需要采取什么补充措施。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交流展示”环节为例来展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 “四叶草”组(个性化命名):关于《咏怀古迹》,我们组抓了“怨恨”二字,认为有三重含义――一是昭君对汉宫的怨恨(遭人算计,备受冷落);二是昭君对匈奴的怨恨(作为帝王巩固自身统治
7、的工具);三是诗人才华不得施展,对当时制度的怨恨。 师:“四叶草”组的赏析紧紧围绕诗眼“怨恨”展开,迅速全面地深入到诗歌要表达的主观情感。 “树洞”组:我们组重点鉴赏的是《秋兴八首》。首联,“凋伤”“萧森”写出凋落萧条的景色,烘托出秋天的悲凉气氛,反映出杜甫内心的忧愁。这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颔联以壮景抒悲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广袤的空间更显诗人的渺小和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痛。颈联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热爱家园的人,而这里诗人寄身他乡,有
8、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 师:“树洞”组在读诗的过程中联想到诗人的其他作品来帮助理解本诗情旨,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赏析方法。5 “飞天小女警”组:叠音词“滚滚”“萧萧”的使用增添了《登高》雄壮开阔的气魄。动词“涌”和“接”形象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急暮砧”具有鲜明的画面感,让人有人生迟暮之感,仿佛诗人的人生也行将结束。“一去”“独留”用得痛切沉重,对比强烈。 师:从表现力强的动词、叠音词入手亦是诗词鉴赏的有效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