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

ID:46049849

大小:69.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_第1页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_第2页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_第3页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39例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者进行治疗。结果:39例患者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全部治愈。结论:VSD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1-8801(2013)04-0130-01随着城市建设及交通水平的快速发展,高能量肢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以肢骨折较以往明显增多,由

2、此所致的大面积软组织撕脱或缺损后感染是骨科面临的难题。此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运破坏,肌腱、骨质外露和创面感染,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换药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确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恢复及愈后。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均采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3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17〜63岁,平均37岁。上肢11例,下肢28例。致伤原因:车祸碾压伤25例,挤压你3例,机械绞伤4例,重物砸伤

3、7例。创面16-64cm.2,平均30.4cm.2。损伤后至患者入院时间为1.5T6h平均7・6h,全部患者行急诊手术。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坏死或感染。1.2材料。选用山东创康生物创伤负压引流敷料,Ftl4部分组成。①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是由医用泡沫敷料,有8cmX6cm>10cmX6cm>15cmX5cm,15cmX10cm>20cmX15cm>30cmX20cm规格,均为无菌包装,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较好的控制和吸收创面渗液,阻止细菌侵入和抑菌,极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以确保负压在创面的均匀分布。②透明透气胶粘贴膜:单项高透

4、气,对皮肤无刺激性。③Y型接头。将各种复杂或多个创面连接起來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④负压装置:配备国产电动持续可调负压吸引器及负压引流瓶。1・3治疗方法。①检查伤口:探查受损组织,了解损伤情况,估计损伤范围。②创面清创:麻醉后,彻底清除创面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异物等,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肌腱等。开放创腔,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③VSD敷料封闭创面: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并修剪VSD敷料,完整覆盖填充创面,创面较大吋可将多块VSD敷料拼合,不留死腔。敷料与敷料间行简单缝合固定,敷料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均缝合固定。在VSD敷料外覆盖生物半

5、透薄膜。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正常皮肤3cm以上,引流管出创面边缘处采用系膜法,手足部多层叠加覆盖,保持创面的封闭性,将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调整负压值到0.017-0.060Mpa(-40〜-60Kpa)。持续负压引流5〜10d。如果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局部植皮闭合创面。否则更换VSD敷料继续引流。应用引流次数2~8次,平均5.4次。所有病例均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行抗感染治疗。2结果接受VSD疗法的39例患者中,无全身及局部毒性、过敏反应。①5例单纯软组织缺损者,缺损面积在17-45cm・2,平均21cm.2,未经植皮创面直接愈合,平均应用4.2次负

6、压封闭引流术。②27例伴肌腱等组织外露者,缺损面积在16-49cm.2,平均31cm.2,均口体邮票植皮愈合,平均应用5.1次负压封闭引流术。③7例伴骨外露者,缺损面积在18-46cm.2范围内,平均35cm.2,均邮票植皮愈合,平均应用7.4次负压封闭引流术。④木组39例患者平均住院吋间为39天,较传统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明显缩短。⑤本组39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所有创面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可,可从事轻体力劳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讨论3.1以往在治疗四肢严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吋,往往是彻底清创,定期换药,控制感染,二期植皮,有的患者尚需转移皮瓣甚

7、至截肢治疗。住院吋间长,经济负担重,效果欠佳。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等[1]于1992年所创。国内由裘华徳[2]于1994年率先引进使用,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证明这一技术明显改善了引流效果,为一些用传统方法处理困难、疗效不佳的疾患,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在国外许多医院已将VSD技术作为处理这些创伤创面的标准治疗方法[3],VSD则利用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缺损,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通过持续负压来建造“零积聚”被引流区[4],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组织新促进

8、创面愈合的•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加速创面愈合,减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