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ID:46048064

大小:61.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_第1页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_第2页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_第3页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510405)[摘要]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简称CT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后者总有效率为62.96%,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x2=4.31,P两组病例一般状况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CT定位组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在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0号1.5寸不锈钢毫

2、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配穴取哑门、廉泉、通里穴。2.2传统头针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一、二、三区(根据失语症的性质分别选取)的方法治疗,配穴、手法和留针时间均与CT定位围针组相同。所有患者每天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5天,再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2个疗程结束后均进行《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相关检测。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3]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记分标准,记录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4项言语的得

3、分,并依此评定疗效。恢复: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显效:治疗前总分达50%以上,治疗后有10%以上进步;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20%以上进步。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且至少一方面以上言语功能有1级以上进步。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各方面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甚至有退步。3.2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见表2。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x2=4.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头针组。4讨论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区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疗效也较为肯定,理论基础是中风失语症的产生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所致。近年来

4、,应用CT已能分析出损伤的神经解剖部位,发现语言中枢以外的皮质区及皮质下深部结构病变也可导致失语,说明传统的语言中枢并非唯一的语言管理中枢[4]。CT定位围针法可以随着病灶的部位、大小、形状、数量具体应用,因而较之传统头针的线状针刺更具有针对性。已有研究证明,头针可以反射性增加皮质的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促进皮质功能的恢复。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具有显著疗效,其机理也可能是通过针刺病灶在头皮的投射区,促进了病变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和皮质缺血缺氧状态的改善,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5参考文献1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

5、9(1):552高素荣•失语症.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63赵百孝,等.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8;19(10):5814朱朝辉,等•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言语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1(4):234(收稿日期:2000❷03❷30,赵昕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