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

ID:46024182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_第1页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_第2页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_第3页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浅谈课改十年的思考摘耍:课改的十年是很多老师成长的十年,十年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人们从各个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有待于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本文从各个方而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旨在希望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种回顾和整理中来。关键词:课改十年思考10年前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只是“二传”,教室里还没有多面黑板,学生还不是主人,学习还是被动,作业还是负担,上学还缺乏乐趣,课堂还是枯燥,学校文化还只是空荡的白墙上高挂着几个教育家的肖像和

2、标语,教育还被应试异化……走过了10个年头。这10年,在政府行为、专家行为引领下,在教师行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的拉动下,真正实现了发展学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校园文化走向课堂文化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开始了“软着陆”。(-)十年后,我们收获了什么教师的思想在变;教师的角色在变;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在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变;课堂评价机制在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变……十年来,我们与新课程改革同行,在课程实践屮成长;十年来,我们勇立潮头,争当课改先锋;十年来,我们在学习反思中提升,形成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十年来,我们重构学校文化,使我们的价值取

3、向、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十年来,我们重塑课堂,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新模式和新策略……(二)十年来,我们思考着什么回眸十年课改,我们既有思想观念的洗礼,又有实践探索的历练;既有改革的阵痛,更有收获的喜悦,同时还有更多的反思。思索一:如何应对差异?以我校为例:我校2304个学生中有流动人口子女1208个,占52.4%;有随迁人口子女347个,占15.6%。有68%的学生带着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来自不同的学校。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从21增加到130,有109个教师是近儿年从不同的学校带着不同的文化印记來到我们学校。学生、教师都存在两

4、大差异,校际差异、校内差异。8年前,辖区内学龄儿童756个,在我校上学的人数仅300个,占39.6%,学生的平均成绩与城区内的其它学校相比,相差20分。面对学生、教师的巨大差异,面对这样的学校,如何突围?是摆在班子及全校老师面前的严肃课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我们逐渐形成共识:在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育人教书这一点上,人人平等。思考二:如何应对内容泛化?由于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试卷测试为主流,所以,教师喜欢用应试的眼光组织课堂教学,害怕教材的内容太简单,害怕讲的东西太少而漏掉,于是教材中能挖掘的都讲。思考三:如何应对教学过程形式化?①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合作

5、交流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流于形式……②如何应对学生情趣逐减?③如何实现“卓越”之路?课改十年,留下的思考很多。还好,我们止在探索的路上!(三)十年后,我们该探索什么探索一: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一《于永正与五重教学法》前儿年,我读到一本书,名叫《于永正与五重教学法》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30年前就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规律,那么一一我一定按弃繁琐的内容分析,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我一定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我一定从低年级起,就让学生练习写作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写他们的所见,所

6、做,所思,所感。我一定手把手地教孩了写好钢笔字、毛笔字,让他们认真描红、仿影、临帖……”语文学习的规律竞这么简单,六个字:多读,多背,多写。不是教师多读、多背、多写,而是学生;不是教师一个劲的讲,而是学生多读、多背、多写。于永正说的是学习语文的规律,学习其它学科的规律呢?探索二:如何保持主动学习的欲望?一一《穷人街的孩子》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了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

7、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來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來,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儿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学习的欲望!但怎样保持这样的欲望?怎样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索三:怎样克服“课间休息”(放羊式的小组讨论)?在课堂中,

8、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