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ID:45992544

大小:8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0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前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冇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和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人漠孤烟直,长河落MIMI)、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从表达方式來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言志、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二、鉴赏示例例1(诗见《贾生》):简要评析这首诗运

2、用的主要艺术手法。这首诗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如对照(问打不问的对照)、细节描写等,而从全诗来看,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欲扬先抑。诗歌开头写孝文帝“求贤”的地点和行为,贾生“无伦”的才干,谈话的时间“夜半”和孝文帝虚心垂询时“前席”的神态;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來不是在问治国安邦Z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牛•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作者运用这个手法是为了讽刺孝文帝的(对象),是为了讽刺他只知口己而心无百姓的荒诞的(情理)。从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前几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而结尾却陡然下落,点明“求贤”的真正厉咽

3、,可谓“抬得高,摔得响”(妙处)。因此,可以说,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对孝文帝(对象)只知自己心无百姓的贬抑(悄理)更为有力,加人了讽刺的力量(妙处)。例2(诗见《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简评这首诗所用的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因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所以考表达作用就成了考试的重点。对于此题來说,应先找到对'比Z处及作者的表达对彖,根据这个表达对彖分析这处对比所表现的悄理;然后设想不这样対比,对表现情理來讲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从抒情或说理的角度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区別),最后组织答案。本诗进行对比的地方有两处:①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然而他却被贬他乡,

4、沦为“流人”,其出入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处对比的衣达对象及表现的情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闲难:作者把批判的才头对准了当吋的社会现实,表示了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倘若不川对比,如改为“洛阳访朋友,江岭作流人”,就不能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不能反映出作者心中强烈的不平。②袁拾遗被流放之江岭梅花开放很早(“梅花早”),那种风景应当是非常美的,而作者却这样进行了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这种认识其实很好理解,“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月是故乡明”O他乡虽好,热土难离。作

5、者此处的表达对象应是自己的朋友,表现的是对朋友的挂念。如不对比,改为“闻说梅花早,也如北地春”,表现出的则是対朋友的劝慰,反映不出感情的深奉;再从结构上來讲,这样写显得文势较平,没有波澜。综合以上的分析,注意到对象、情理、妙处三个思考的角度,答案可以这样表述: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强烈地反映出作者心屮的不平,增强了文章的波澜,更见对刖友的挂念之情的深挚。三、方法指津一、了解古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借景(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占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了,以抒发

6、,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対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乂牛:”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口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口然景物或牛活场景中,借对这些口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栈,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Z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i般情况下

7、,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启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llll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H暮酒解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具哀乐。”•烘托木是屮国画屮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

8、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