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67354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摘要: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有利於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有利於高校實現以人為本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鑒於此,主要分析瞭導致大學生挫折心理產生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並提出瞭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徑關鍵詞:大學生;挫折;教育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256-02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遇到的挫折與挑戰層出不窮。教育大學生積極面對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已成為當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十分迫切和重要的課題一、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
2、育的必要性1.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有利於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大學生素質的提高是傢強盛與民族振興的基本前提。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就要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知識素養、心理素質等諸方面都得到綜合培養和協調發展。以往的傳統教育主要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知識素養,忽視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對較低,影響瞭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現階段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傢庭的完美保護中成長,很少遭受挫折,缺乏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當中,缺乏社會適應和應變能力的大學生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逆反、偏執現象,甚至出現自殘
3、或自殺等極端行為。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2•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面對的社會壓力,特別是就業、購房、子女教育等越來越大,生活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所要面臨的挫折也越來越多。同時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也需要當代大學生不但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健的體魄,還需要有面對各種挫折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的良好心理素質。所以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不但能夠使他們在社會中更好地立足,也同樣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3.加強大學生挫折教
4、育有利於高校實現以人為本的培養目標。在教育中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就是要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生的需求上,以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幹意見》(1994年8月310)第9條指出:“……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合格的人才,需要文化知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三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高校教育目標。因此,加強高校學生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措施,是
5、實現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二、導致大學生產生挫折的主要因素1•產生挫折的內在因素。(1)生理因素。主要是個體的身高、容貌、健康狀況以及生理缺陷所帶來的限制。有的大學生由於身高太矮而受到排斥或冷落;有的女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夠漂亮而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大學生感到自己有生理缺陷,比如口吃、殘疾等,而不敢與其他同學正常交往等等,這些都可能產生挫折心理。心理因素。(2)主要有個體自身的自我意識、思想觀念和挫折承受力。第一,自我意識的矛盾。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況、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的認識。當這種自我意識與現實的
6、自己不統一時,就會給大學生帶來不安與焦慮。第二,思想觀念。一些大學生還沒進校之前,就把校園生活想的很美好,這往往會與進校後的實際生活形成強烈反差。有些大學生不自信,對自己評價過低而覺得低人一等;而另外一些大學生則過於自信而對自己評價過高,往往因無法實現既定目標而受挫。所以,大學生要學會用全面、發展、聯系的觀點看待和處理一切事物。第三,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在遭遇挫折情境時,能否適應挫折並抵抗、應對挫折的一種能力。具有較強的挫折承受力,可以有效抑制或減輕挫折感,采取積極心理防禦機制2•產生挫折的外在因素。(1)學習壓力。
7、由於部分入校大學生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從緊張的高中學習階段轉到相對寬松的大學階段,學習方法沒有得到有效調整,面對充分的課餘時間,部分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學習受到影響而產生挫折。另外,部分大學生在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潮和價值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與沖擊下,對學習的重要性和終極目標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瞭新形勢下的“讀書無用論”,感到學習沒有前途,缺乏動力,產生挫折感。有些大學生的理想和目標的確立與客觀實際相脫離,由於過於自信而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又缺乏持之以恒的行為去實現目標,理想的破滅和目標的落空使他們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而產生緊張
8、、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形成挫折感。(2)生活壓力。部分大學新生首次離開父母和傢人,容易表現出一些不適應,比如對飲食的不習慣、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理想大學與現實大學生活的差異,從而產生茫然、空虛和緊張,心理產生挫折感。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傢境富裕的,也有貧困的,校園消費中的攀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