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ID:45967066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_第1页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_第2页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_第3页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_第4页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向康木黄再勇熊启勇田勇(建始县人民医院骨科4453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82-02【摘要】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2005年9月一2009年9月我科共收治单节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根据CT及MRI选择病变椎体剩余高度大于1/2以上者为准入对象,26例中18例符合以上标准,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6周后行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2、术后应用长程抗结核化疗。随访观察患者的后凸Cobb角、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合植骨融合、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率和丢失率分别为57.5%和6.3%。至术后4个月时ESR及CRP异常患者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6—7个月(平均6.4个月)均达到植骨融合;3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内固定可有效地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可用于治疗有适

3、应症的单节段脊柱结核。【关键词】脊柱结核单节段内固定脊柱结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方法中的重要步骤,对于尽快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以及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早日康复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多数外科医牛采用短节段或长节段融合固定的方法,即固定融合范围包括病变运动单元以及上下各一个或多个正常运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不可避免地牺牲了脊柱的部分正常运动单元的运动功能,这不仅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

4、时还会因为固定节段过长易引起脊柱邻近节段较早、较快地发生退变。为此,我们于2005年9月一2009年9月对收治的2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病变剩余椎体大于1/2者(18例)实施了仅融合固定病变运动单元的手术方法,即病椎间的单节段融合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8—64岁,平均36.5岁。发病部位:胸椎6例,8例,腰椎3例,腰紙段1例,病变均累及一个运动单元。其中10例合并椎旁脓肿,7例合并腰大肌脓肿,1例合并骼窝脓肿。3例合并有脊髓神经功

5、能受损,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例。1.2实验室检查术前血沉(ESR)5一101mm/h,平均52.6mm/h,其中2例小于20mm/ho术前C■反应蛋白(CRP)1—65mg/L,平均20.8mg/L其中3例小于10mg/Lo1.3影像学检查术前26例患者均行X线及CT检查,病变节段剩余椎体人于1/2者18例,作为单节段固定对象,其中12例表现为椎间隙破坏、变窄或消失,10例可见椎旁脓肿影。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13例可见椎体内形成不规则空洞,其间可见死骨形成;3例可见脓肿侵犯椎管,挤

6、压硬膜囊及神经根。术前MRI检查,均提示有椎体破坏,其中10例可见椎旁脓肿,7例可见腰大肌脓肿,3例脓肿累及椎管、挤压便膜囊。1.4化疗方案术前给予异烟月井0・3g、利福平0・45g、毗嗪酰胺0.75g,每日清晨顿服,链霉素0・75g肌注,每日一次。术前抗结核治疗2—6周,术后按术前方案继续化疗,链霉素疗程1一2月,利福平根据肝功能情况应用4一5月,抗结核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1.5手术方法图1患者男,48岁,L5/S1椎体结核并紙前脓肿,术前影像学示L5/S1间隙变窄,L5、S1椎体骨质破坏、脓

7、肿形成;术后病灶完全清除、植骨块位置良好,术后10个月植骨已融合显露病椎后,先进行彻底病灶清除,即对干酪样坏死组织、脓肿、肉芽组织、死骨、坏死间盘及其周围的硬化壁等进行彻底清除。然后,根据情况选择骼骨、肋骨或钛网进行支撑植骨。本组以骼骨槓骨为主。18例患者均采用病椎间植骨、单节段内固定的方法,而不涉及病灶区域以外的正常运动单元。前路内固定器械有乙Plate,后路内固定器械为中华长城等。1.6术后处理及观测指标术后切口负压引流,24h引流量小于50ml时拔管;术后卧床休息4一6周后佩戴支具下地活动。

8、所有患者手术前后、随访期间均行X线、CT或MRI检查,在X线侧位片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测量方法:测量病椎上方第一个正常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与病椎下方第一个正常椎体下终板延长线之间的夹角[1]。植骨愈合标准的制定,结合CT和X线表现,按Moon提出的标准⑵:没有矫正度数的丢失,没有植骨的吸收,没有植骨床的吸收;出现明显的骨的重新塑形,在植骨床和移植骨之间出现连续的骨小梁的重新排列,移植骨粗人。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ESR、CRP、B超、肝肾功能等。2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