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07

传播心理学07

ID:45414922

大小:346.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1-13

传播心理学07_第1页
传播心理学07_第2页
传播心理学07_第3页
传播心理学07_第4页
传播心理学07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心理学0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心理学——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第十讲影响传播者的心理因素自我意识社会文化心理角色意识和角色心理社会技能信息敏感主要内容:传播者的传播行为除了受到一系列的外部社会因素和条件如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制约外,还受到传播者自身的认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传播者角色的认识)、社会技能、信息敏感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本章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及其主要内容。(了解)懂得传播者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影响其传播行为的。(重点掌握)知道什么是社会文化心理以及要提高传播效果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有关社会文化心理的知识。(了解)知道传播者的角色

2、意识和角色心理如何影响其角色行为。(了解)明确社会技能包括那些方面,它们如何影响传播者的传播行为能力和成效。(掌握)懂得信息敏感及其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信息敏感。(掌握)第一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对传播行为的影响课前思考:你是否喜欢被别人当作一个出尔反尔的人?你又是如何避免被当作出尔反尔的人的?为什么面貌姣好的姑娘比相貌平平者更能够得到他人的喜欢和信任?一、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及自己同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使人能够以自身为对象,实现自我反映,是人的心理区别并高于动物心理的一大

3、特征。自我意识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把人的自我分成两个部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把人的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主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Me),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体验和评价。主体的我(I)所谓主体的我是指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是意识的主体。客体的我(Me)所谓客体的我就是指被主体的我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是意识的对象。(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作为自我意识之对象的自我是指个体意识中关于他自己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总的观念,包括物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部分:物质的自我主

4、要是指个人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仪表、风度等。精神的自我主要是指个人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社会的自我主要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称为人际认知,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的关系如何,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自我意识包括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其内涵如下表所示: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自身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和评价,主要是通过自我观察和社会比较实现的。自我观察:自我观察包括对自己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观察。社会比较:是指我们的许多个体特征必须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才能实现。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

5、我们的许多个体特征必须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才能实现。通过社会比较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交能力很强,数学能力一般,或者体重处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当个体处于一种新的环境中,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或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发生什么作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尤为迫切。当人们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如果有某种“客观”的工具可用时,就首先利用这种工具,但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工具,个体就把其他人作为评价自己的“工具”,以此作为评价自己能力高下或观点正确与否的基础。社会比较可能有向上或向下两种不同方面的比较。向上比较是指同在某种能力上略高于自己的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具有向

6、上驱动的积极反映。向下比较则相反,其作用也以消极为多,或产生“心安理得”的心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的一定的情绪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同其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当客观的自我满足了主观的自我的需要,如个人希望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实际上也取得了成功,个体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相反,若客观的自我未能够满足主观的自我的需要,如个人在他极希望成功的某件事情上失败了,个体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通常具体表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信、自我欣赏、自满、自嘲、自卑、自责、自怜等。自我情

7、绪体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不同的情绪体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是及其复杂的,甚至同一种自我情绪在不同的条件下(包括关系的对方、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人际环境等)也会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一般地说,适度的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更适宜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语言的发动或抑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我约束等形式。通过自我控制可以发动人们去克服各种困难,或者根据需要抑制自己的某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或有损“自我形象”的某些言行。自我控制

8、能够掩盖个人的真实“面貌”,以假象与人交往,即所谓的“自我掩饰”或自我克制。自我掩饰可以起到欺骗他人的作用。(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人一生下来并不存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