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8249
大小:4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1
《学习日志提交数671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期主编:石晓建2012年9月日XX班级学习简报雨是浪漫的,是自然赐于我们人类最美妙的诗篇,她的韵律和气息需要你去解读、去呼吸,才能让自己被她的节奏所蕴绕。倘若生命真的被雨的节奏所充满,那么我想鲜花和碧草一定在你的前方向你挥姿招展!学习日志:提交数671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25;学习总结:提交数72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11作业:提交数486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60学习总结:提交数72评论数1班级推荐数11工作案例:提交数64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10我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坚持——给青年语文教师的几点建议黄石十五中李峻 我想:在众多基础教育学科中,语文教学一定是最好下口的一块大饼。看看热闹了一
2、、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从最初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全国通用的语文教材也随之修改到各地涌现出多种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从最初教育家的新理论、教研组的新观点到实践者的新教法。一种原本积极探讨的科研摸索为什么会变成如今怨声载道的光景?行内人、行外人,实践者,理论者每个人都以一副专家口吻站在“受害者”或“革新者”的立场上对当前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着理直气壮,用词尖锐的口诛笔伐,为什么大家抨击的多,启迪的少?为什么提问题的多,说办法的少?为什么更有一些人堂而皇之的评论当今的语文教学是“误人子弟”,把他当成自己标新立异的资本,边骂着口里的烂饼边在心里嘀咕:味道好极了!颇有一些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架势
3、。为什么这些只图痛快完全无视语文教改的成绩和困难,完全背离了教学改革的初衷声音会此起彼伏?究其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大家混淆了“理论”和“方法”的概念,陷入了寻找一条放任四海皆准的“方法”误区。语文教学方法不是数学课本里的几何定理,并不具有唯一性。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早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方法,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环境的转移,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这就是“因人施教”。我认为任何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育方法只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作到了这个基本点,我们就没有理由对它指手画脚,轻言否定。我无法寻找到大家争论的唯一答案,也并不奢望能为势无休止的抨击画上一个
4、和平的句号。只想作为一名有志于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针对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尤其是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几点语文教学尝试。当然同样它也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尤其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工具性的核心地位——加强基础字词的掌握能力“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将来怎么去建设四个现代化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没有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发展与
5、变化。认识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呢?”“还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怎么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呢?”这些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改革语文教学所用到的“加法思维”。作为一门母语,也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不断地给语文教学累加上去许多新的负载,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近几年“重视人文性”的呼声日益高涨,更使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年轻语文教师忽视了
6、对其基本性质——工具性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张庆先生思之再三的提出了“减法思维”的概念。私认为非常值得借鉴。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运用都无法掌握,怎么去对文章进行诵读和揣摩?怎么去欣赏美、发现美?怎么去发散思维,陶冶情操?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学生最普遍的评价是:语文基础不好。什么是语文基础不好?翻开现在初中生的作文本,看看那些龙飞凤舞、蚂蚁乱爬的字迹,瞧瞧里面那些颠三倒四、让人瞠目结舌的错别字、读读那些令人啼笑皆非、摇掉脑袋的病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根据抽样调查
7、,在初二年级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考试试卷中,书写工整率仅达17%;在50篇作文中,光病句就达257个,平均每人5.01个。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高达32.1%。距要求相距甚远,实际上还是没有“过关”。语文课堂上,拿起书本,面对早已学过的字词,能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人少,许多学生站起来结结巴巴,将课文读得支离破碎。面对老师提问,不讲究对错,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心中意思的少,许多孩子站起来急得抓耳挠腮,或低头不语,憋得脸红。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