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74756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对策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对策浅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俗话说玩物丧志,对许多使用网络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利用了网络的娱乐、社交、消遣功能,而不是求知,过于沉溺于互联网,不仅使人疏于现实,而且会导致学业退步、生理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网络打破了广播、电视、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三大传统媒体“你说我听”、“你播我看”、“你写我读”的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具有表达的自由性、信息共享的平等性、信息存在的虚拟性、信息交流的无中心性等基本特征,以
2、及倡导平等、张扬个性等深层特征。因此,它对课余吋间众多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吸引力可谓巨大。立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则思路豁然开朗。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7层,第一层为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玩、性等,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社交需求;第四层是尊严需求;第五层是认知需求;第六层是审美需求;第七层是自我实现需求。所以,町以认为人在网络上所达到满足的需耍都是看似合乎人的止常需要的。然而,网络成瘾主要从需要满足的手段及其造成的后续影响上造成了对个体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一、青少年生理发育已成熟,对
3、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异性交往受压制,大学阶段相对自由,时间充裕,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界性的注意力、获取界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爱往往成为许多青少年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此外,网络上有很多色情内容,网络群体的匿名、开放与便利也为一些青少年满足性的好奇并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满足,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机会。二、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面对学业、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挫折,
4、造成心理压力堆积,而网络成了最好的情绪和压力的释放渠道,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沉湎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网络社会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止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受到影响。三、网络可以相对安全地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口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人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较之现实生活要丰富得多。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正
5、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特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在现实世界里,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但在网络虚拟世界,如网游、社区、论坛,人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口己想成为的人,可以实现现实生活屮不能实现的价值追求,得到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四、网络的功能齐全、信息丰富、雅俗共赏、自由开放等特性正好可以满足青少年的求知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吸引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此。总之,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出人们各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上网时间越
6、长,与现世越容易出现疏离,最后格格不入,形成继续埋首网络世界的恶性循环。运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些靑少年迷恋网络进而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网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缺失性需要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便利安全的方式获得一泄的满足,他们的口我价值的成长性需要可以通过所谓的、来自于且只存在于网络世界的价值承认和自我实现来得到满足。然而,这种对虚拟世界的需要的无限追求和满足会导致一些青少年逐渐远离现实社会,情愿与现实世界产生越来越无法跨越的隔阂,从而最终形成网瘾问题。为了较
7、好地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既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观理性上网,也要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其内在促动力的形成,把他们在网络世界获得的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转移到现实社会。一、积极引导和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运用内在主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加强思想教育,使青少年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端正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丁•满足人的需耍的不同作用。二、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积极引导、趋利避害,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8、,把青少年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有利的方向上来。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青少年品味的融政治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i体的网站,使校园网络成为宣传健康网络行为的阵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并集中到这些网站中来。三、建设能够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寻求健康途径满足自身需求。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