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企业管理

禅与企业管理

ID:44645637

大小:123.0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24

禅与企业管理_第1页
禅与企业管理_第2页
禅与企业管理_第3页
禅与企业管理_第4页
禅与企业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禅与企业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禅与企业管理目录一、企业管理的目标二、企业管理的方法三、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索质四、如何才能保持持续增长•长盛不衰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今天上午我的讲题是《禅与企业管理》。好像看起來这两个是不搭界的,一个是禅,一个是企业管理;一个是出世间的,一个是世间的。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用出世间的智慧来指导世间的事业,一定能够让我们的世间事业做得更圆满。以岀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前一段时间我看一个资料说200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排名全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口木和德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超英赶美。经过了50多年,中国真正实

2、现了超英,也正在赶美。首先这应该是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的有利于屮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其次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也离不开中国的民营企业这个阶层的茁壮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管理水平的大幅度的捉升。因此,今天围绕这个主题,我想从四个方面來共同探讨,第一个是企业管理的目标;第二个是企业管理的方法;第三个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索质;第四个是如何才能保持持续增长,长盛不衰。一、企业管理的目标我从第一个方而企业管理的目标来阐述。做任何事情动机是最重要的,动机很圆满,当然杲就很殊胜。同样的,我们做企业、企业管理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廿标呢?如果从禅

3、的角度来说,我建议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学习禅焙管理。作为学生其实也有一个人生的管理的为题。我们应该将办好一个企业当作是做一件大善事,做一件大功徳,作为我们发菩捉心以后,真是地实践菩萨的六度万行,作为我们菩萨行的实践。如果能够冇这样的目标和发心的时候,当然动力就不相同。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么一个目标的指引Z卞,当然要尽力地运用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智慧来让企业发展、壮大,提高效益和提升生产力。之后我们才真正地能够有能力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不是口说,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思想,有一个冋报的思想,耍回报我们的员工。一般的做企业的人他没有了解佛法Z丽,他可能想到员工只是我赚钱的工具,只是

4、要做好企业的很多资源之中的一种人力资源,所以西方的管理学会称人力资源部。如果把人降格到与物等量齐观的情况下,这种管理学其实是不圆满的。如果说从东方文明,尤其是从禅的智慧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禅是释迦牟尼佛的心法,精髓Z法,能够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捉供一些什么样的启辿呢?首先应该就是能够让我们目标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要回报员工,让员工有安全感,有归属感。马洛斯的自我实现说提出人类的需求层次论,是五个层次,都应该能够满足。其次我们要冋报国家、政府,所以要依法纳税;我们要冋报社会,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多做一些扶危济贫,以及种种的善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不是为了自己出名,因为财富它不是单

5、凭个人的能力能够产生的,而是有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政策、以及全体员工的努力,加上企业家的智慧,才能创造财富,了知财富的创造需要众缘成就,所以有感恩、知恩、报恩的思想。能够冋报员工、冋报国家、冋报社会,这是我们将企业管理好的目标。二、企业管理的方法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管理的方法。如果从禅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大概有五个层次、三种境界。从佛教的角度來讲,第一个层次至第三个层次都是器世间物的管理;第四个层次是属于有情世间人的管理;第五个层次就是智正觉世间心的管理。1>器世间物的管理第一个层次是感性的管理。这个层次的民营企业家,他没有什么管理理论,他凭自己的感觉,摸石头过河,凭自己的感觉

6、和自己的判断力來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一般的初创业者往往都在这么一个层面上。笫二个层次是理性的管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后,讲自己的实践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又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第三个层次是量化管理。我们看美国哈佛商学院有一个《管理全书》,十本,我略略翻了一下,我看也没有很多内容,全部是案列教学。我总结它主要的内容其实就是四个字——量化管理。用一个数学的模式来考核生产成本、销售模式、服务范围、营销策略,全部把它精确化、量化。又用这种量化的、数学化的模式来指导企业管理,这是量化的管理。但是实际上这三个层次,即感性管理、理性管理、量化管理都是物的管理,收拾器世间的管理

7、,都是不究竟,都是基础。感性管理好像是上自习课,自习课的管理;理性管理好像上复习课,复习课的管理;量化管理好像上数学课,数学课的管理方法。你看,就是自习课、复习课和数学课。2、有情世间人的管理第四个层次管理的模式是人性管理。他已经超越了解物的层面,他知道对员工要有尊重,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关心、爱护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为资源之一。而是在人的本位上,在与企业家平等的人的本位上,大家一起合作来做成,成就一件事业,同甘共苦,这样一种层次上的顺乎人性的管理,这个应该是叫做人性的管理。就会让员工有一个归屈感,有一种凝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