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

ID:44606727

大小:55.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_第1页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_第2页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_第3页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_第4页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时间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为人脑镰及小脑幕硕膜下血肿的头部外伤患者CT、MRI表现。结果①32例患者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并小脑幕下血肿3例。②CT表现: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为条索状、带状高密度影,可位于大脑镰一侧或两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可位于双侧或局限于单侧、幕上或幕下。血肿边缘清晰,不延伸入邻近脑沟或脑池。③MRI表现:轴位形态与CT大致相同,冠、矢状位显示血肿更清晰,根据血

2、肿不同时期信号的特异性表现,可对其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论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对亚急性期血肿的显示较CT更优越。【关键词】大脑镰;小脑幕;硕膜下血肿;CT;MRT颅内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Z间,是颅脑外伤颅内常见血肿之一,而生于颅脑深部的血肿如大脑镰、小脑幕区的硬膜下血肿相对少见,冃前相关报道主要是CT的影像表现[1],MRI表现的报道相较较少。影像诊断屮,位于大脑镰及小脑幕的硬膜下血肿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至误诊为脑膜钙化[2]。木文搜集木院45例大脑镰、小脑幕硕膜下血肿病例

3、的CT及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的外伤硬膜下血肿213例患者,其中32例经临床证实为大脑镰或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其屮男24例,女8例;年龄12〜75岁,平均43.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7例,击打伤5例;受伤部位:额部8例,枕部13例,颍枕部7例,枕顶部4例。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局部外伤部位出血、软组织受损史,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28例,有短暂昏迷史24例,伴烦躁、意识障碍8例,CT检查前无明显症状4例。

4、1.3检查设备及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CT检查,部分进行MRI检查。首次检查时间为伤后1〜4h,复查时间是24h〜2个月。采用的CT为GELightSpeedl6多层螺旋CT扫描机,以听眦线为基线,行层厚5~10mm常规或螺旋(2.5nmi薄层重建),部分行冠状位重建;采用的MRI为GE1.5T磁共振机,常规行横断位Tl、T2扫描以及FLAIR成像,必要时加做矢状位、冠状位扫描。2结果2.1血肿出现率所收集213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中32例为大脑镰或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出现率约15%。2.2血肿部位及类型32例患者屮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

5、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并小脑幕下血肿3例,硕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伴脑挫裂伤20例o2.3CT表现①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为条索状、带状高密度影,可位于人脑镰一侧或两侧大脑镰。单侧人脑镰硬膜下血肿内侧边缘较平直,外侧缘呈波浪状或弧形;双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较单侧宽口.不均匀,部分边缘较模糊。②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可位于双侧或局限于单侧,可位于幕上、幕下,呈“M”形、“V”形、形、“八”字形或片状,外侧缘清晰。如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不进入相邻脑沟、脑池。2.4MRI表现轴位形态与CT大致相同,冠、矢状位显示血肿更清晰,急性期(3周)T

6、1为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周围为含铁血黄素呈低信号。2.5血肿变化血肿复查CT密度逐渐减低,MRI各序列高信号持续时间较长。3讨论3.1相关解剖大脑镰、小脑幕是由硬脑膜折叠形成。硬脑膜内层向内形成皱襲伸延至大脑纵裂间即为大脑镰,下缘游离,直达脐月氐体上部,至大、小脑之间即为小脑幕,硬脑膜内侧面所衬的蛛网膜亦随大脑镰、小脑幕伸延。熟悉正常解剖结构,有助于正确判断是否存在人脑镰及小脑幕的异常[35]。3.2病理机制大脑镰、小脑幕与脑组织相邻,外力作用时缓冲作用较大,其硬膜下血肿多由于剧烈撞击震荡伤或剧烈速度改变所致脑组织剪切伤,脑表动

7、静脉破裂或硬膜窦、窦旁桥静脉撕裂所引起[3,4,6]。3.3CT及MRI征像分析①大脑镰硕膜下血肿以单侧居多,因大脑镰限制,一般为单侧表面光整,而另一侧可因脑回塑形呈弧形、波浪状变。血肿占位效应可使局部脑冋受压、脑沟变窄,大脑镰也可向对侧稍移位。部分血肿可与额顶枕部硬膜下血肿相延续。②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横断扫描示后颅窝呈“八”、“M”、“U”、“V”字形沿小脑幕分布的高密度影或高信号,累及大脑镰时,则表现为“镰刀”形或“Y”形。③冠状位MRI扫描对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更为清晰,表现为沿小脑幕分布区呈倒V字的高信号影,累及人脑镰时,则表

8、现为倒Y形高信号影。④当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硬膜下血肿高密度或高信号影一般不累及相邻脑沟、脑池。3.4鉴别诊断①与正常大脑镰及小脑幕的鉴别:正常大脑镰及小脑幕CT表现为线状均匀稍高密度影,MRI呈低信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