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

ID:15542959

大小:9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4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类别_______________项目编号____________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立项任务书项目名称:外伤后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开发机构:大同煤矿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起止年月:2011.02.----2012.02项目负责人:黄建军一、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特殊硬膜下血肿,目前国内外少有文献报道。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引起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首要原因是颅脑外伤。其机制是:(1)桥静脉近矢状窦段短粗充盈,相对固定,弹性差,壁薄而易破裂出血,外伤剪力作用可造

2、成桥静脉撕裂出血;(2)大脑内侧挫裂伤出血,逐渐形成血肿(3)脑外伤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有抗凝治疗者也可能形成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纵裂血肿的特点是早期症状、体征或意识障碍不重,或有中间清醒期,因其表现不典型而易被忽视和延误治疗。临床表现包括:(1)由于中央静脉、旁中央小叶或中央前回副运动区受累,可有下肢偏瘫。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为大脑镰综合征(falxsyndrome)。(2)可有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等,但早期意识障碍不严重。(3)内脏活动异常如排尿困难等,是旁中央小叶受到损伤或血肿压迫所致。这类血肿症状高峰期一般在伤后

3、8—48h,有的出现更晚,或在病情稳定后突然恶化,恶化的原因是有迟发性大脑纵裂血肿的形成。根据头部受伤史。伤后出现渐进性颅内高压伴有锥体束损害,出现与意识状况不相符合的肢体瘫痪,特别是下肢单瘫、偏瘫、脑性截瘫以及排尿困难,应考虑诊断本病,但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确诊有赖于CT或MRI扫描。CT检查表现为中线血肿影像,贴附大脑镰一侧,范围可以累及整个纵裂池,也可局限于大脑镰前部或后部,相应部位大脑纵裂池变窄或消失,同侧脑沟及对侧纵裂池、脑沟可正常,可以没有水肿及占位效应。一般CT扫描多可发现血肿,但要注意在受伤早期出血少,症状、体征不明显,CT检查结果也可能正常,或只

4、有中线密度偏高、不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大脑镰钙化相鉴别时,要注意复查CT,争取及早发现迟发的血肿。MRI可以发现纵裂区脑挫裂伤及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存在,还可以发现纵裂间血肿向大脑凸面发展,对手术人路有指导意义。对于没有意识障碍和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保守治疗。其指征是:(1)CT示脑沟和脑池存在;(2)观察过程中症状自然好转的患者;(3)CT发现血肿已向大脑凸面扩散。保守治疗一般以甘露醇、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为主。如果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伤情未见减轻反而加重,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和局灶性功能缺陷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尚未明确以多大的血肿量作为必须手术的标

5、准。一般认为:(1)患者有急性或亚急性的对侧下肢单瘫或轻瘫,甚至脑性截瘫者,需早期手术清除血肿;(2)有颅内高压、膀胱功能障碍或者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者,应手术治疗;(3)对液化的血肿,可行颅骨钻孔手术或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治疗应特别注意保护中央静脉和运动区,有利于神经损害的恢复。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1.收治1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患者。2.对1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年龄、损伤类型、GCS计分、临床表现、复合伤、并发症及合并症做统计。3.入院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观察,结合GCS评分的变化及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4.

6、用GO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恢复良好    恢复正常生活,可有轻度缺陷  轻度残疾    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重度残疾    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    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死亡    死亡三、经济、社会效益颅内外伤常造成颅内血肿,而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最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对于常见部位及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硬膜下血肿,大多数临床医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位于大脑镰、小脑幕等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则相对较少,因其解剖结构特殊,血肿的CT表现也比较特殊,同常见部位硬膜下血肿表现明显不同。以往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常

7、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减少致残、死亡率。造福广大患者及社会。提高集团公司和医院的知名度。四、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1.通过与神经内科、老年病科、慢性病科、CT室、MRI室等相关科室门诊、病房合作,发现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2.行颅脑CT、MRI检查3.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进行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发现出血来源。非手术治疗:脱水剂、激素、钙离子拮抗剂、促苏醒、支持与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

8、效氧供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