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

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

ID:44593290

大小:7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_第1页
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_第2页
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决变量问题常用的思维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决变量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在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中,探求解法的核心是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所谓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策略,是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即带有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是主体接触问题或冃标后的思维决策选择,是对解决问题的一种宏观指导。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问题解决的成效、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一种处理变量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思维策略一把握不变量,突破思维障碍。一.抓住不变的量,突破题中干扰造成的思维障碍例1、一个不带电的金属板表面有光滑的绝缘层,与水平方向成30°角放置,如

2、图(1)所示。其上B和C两点间距离为L,在金属板前上方的A点固定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己知A、B、C三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AB水平、AC竖直。将一个带电屋为+q(q<

3、小球受到电场力的情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垂直于金属板表面,可知小球沿金属板表面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gsin30°=g/2o由V2—V20=2aS得:V2c=2aL即Vc=/gL曲本题的分析过程可以得到启示:抓住不变的量(金属板表面电势相等)是突破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中所遇到障碍的关键。例2.如图(2)所示,一发光点S从A点沿AB连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率为V=V3m/s,与出发点A相距L=3m处有一垂直纸面的轴O,OA垂直于AB。平面镜MN可绕O点旋转,为使发光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处于与AB平行的PO连线上,则在Is

4、内,平面镜转过的角度是多少?图(2)分析与解答:解决本题所遇到的思维障碍是光点位置变化引起入射光线的变化,平面镜也耍随着转动,思考起来理不清头绪。由例一所得到的策略,只要抓住题中所述“为使发光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处于与AB平行的P0连线上”可知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就会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在Is内,发光点沿AB连线向上运动到D点,如图(3)所示。通过分析AAOD可知,ZAOD=30°,贝lj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120%进一步分析可知平面镜的法线转过15°角,即平面镜转过15°角。图(3)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岀,抓住问题所涉及的不变量,可以突破思考

5、变量所遇到的思维障碍,如果在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策略,会有“柳暗花明乂一村”的感觉。二、用不变的量进行替换而减少变量,突破解题思维障碍例3、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水平拉力E、F2分别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撤去,使物体运动后又停下,如果物体在两种情况下的总位移相等,且F,>F2,那么,在这个过程中:A、Fi比F2的冲量大;B、Fi比F2的冲量小;C、Fi、F2的冲量相等;D、Fi、F2的冲量大小无法比较。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可以做岀V—t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R作用时间切大于F2作用时间t20,所以不能直接比

6、较Fl、F2的冲量大小。如果转换思路,对两种情况的全程应用动量定理,可以知道F]、F2的冲量大小与全程的摩擦力的冲量相等,这样通过摩擦力这个两种情况下不变的量替换了Fi、F2两个变量,把比较Fi、F2的冲量人小转换成比较对变量的人小,从而突破了本题的思维障碍。例4、如图(5)中OA为一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0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

7、。在运动过程中,作用于A的摩擦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与解答:本题思维障碍在丁求解滑块A与水平而间的正压力时难以确定弹性绳的弹力的影响。因为滑块向右移动过程屮,弹性绳的弹力变大,而与水平面的夹角却变小,因而难以确定正压力如何变化。如杲用BA的长度(即各种情况下弹性绳的形变量所对应的竖直长度)及弹性绳与水平面的夹角a表示弹性绳的形变量,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滑块与水平面的正压力不变,进而可以断定选项C正确。当主体面对物理问题时,通常总是通过观察物理问题,抓住问题的特征进行广泛的联想、检索和凹忆储存的信

8、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岀直觉性的理解和判断,选择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能否找到合适的解题策略与观察问题的角度及联想范I韦I的广狭深浅有关,当思维受阻时,就应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