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

ID:44590499

大小:64.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3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_第1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_第2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_第3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_第4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方中重用生黄芮以补元气,气行则血行,为君药;当归活血补血,为臣药;再配以赤芍、川苇、红花、桃仁等活血祛淤之品,使淤祛而不伤正;地龙长于通行经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是治疗气虚血淤所致偏瘫的常用方。陆懋修在《世补斋医书》指出:“方以黄英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英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英,若四两之英即当臣以八钱之归。今则英且二十倍于归矣。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

2、有必需乎四两之多者。”兹介绍以本方为主治疗盗汗、手足麻木、颤证、(淋巴)水肿、关节疼痛、心悸等6种疾病于下。1盗汗男,73岁,2006-11-07就诊。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英30g,当归12g,地龙12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刘川苇15g,远志6g,石菖蒲12g,茯苓12g,麦冬12g,丹参15g,酸枣仁20g,大枣10g

3、,甘草9g,糯稻根30g,碧桃干30g,7剂。11月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原方去地龙,加燉牡蛎30g,五味子9g,7剂。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按语:盗汙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淤曲,为血淤之象。《医林改错•血府逐淤汤所治之症目》提到“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淤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又因汗出分布不均,为气血运行欠畅,补阳还五汤较血府逐淤汤更适合病机。从洗澡、半夜起床、双脚伸于被外可影响盗汗程度来看,患者有一定的心神不宁征象,所以配合使用归脾汤。事实证明二方合用

4、效果颇佳。2手足麻木2.1病例1女,59岁,2006-04-25就诊。主诉:患者3个月前出现左手小指发麻,逐渐扩展至双手尺侧麻木;近来心情不佳,纳寐亦差,夜半辄因麻而觉醒,面黄体瘦,6个月体重减轻2.5kg,舌偏红,苔黄,脉弱。实验室检查:Hb96g/Lo辨为血痹虚劳;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黄英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茂30g,桃仁12g,红花9g,川苇12g,当归15g,赤芍12g,地龙12g,桂枝6g,生甘草12g,炙甘草6g,鸡血藤30g,仙灵脾15g,党参12g,14剂。5月12日二诊:双手发麻程度减半,不再有因麻而醒现象,每晚多睡2h左右。原方去

5、鸡血藤,加秦芜12g,独活12g,丝瓜筋30g,桑枝30g,14剂以资巩固。按语:手臂麻木而见寐差、面黄、体重下降、血红蛋白偏低,属血痹虚劳,本可以单用黄英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通阳除痹,更用补阳还五汤的理由一是手指发麻扩展至臂,乃血虚日久蕴淤之象,二是取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茂之意,合当归补气生血,使气旺以促血行,去淤而不伤正。党参助黄茂补气,鸡血藤补血以活血。古方常以仙灵脾合当归治疗四肢麻木,《医学入门》云仙灵脾:“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故用之。2.2病例2女,68岁,2006-05-23就诊。主诉:右足背麻2月,针灸治疗无效,时头痛,口

6、干,便秘七年余,舌偏红,苔薄,脉细。痹证由于气血亏虚,便祕由于津枯肠燥;治以益气活血,润肠通便;增液汤加活血润肠之品:玄参15g,生地30g,麦冬15g,黄英30g,熟地15g,川<15g,桃仁15g,当归30g,仙灵脾15g,桑棋子30g,肉茨蓉30g,火麻仁30g,枳实30g,大腹皮15g,决明子30g,桑叶30g,元胡20g,7剂,分2周服用。6月6日二诊:大便每日通畅,矢气臭,足背麻减轻,今有咽痛,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便秘向好,血痹尚存,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英30g,桃仁12g,红花9g,川苇20g,当归30g,白芍12g,赤芍12g,地龙12g

7、,生地30g,仙灵脾12g,桑陋子30g,肉茨蓉30g,生大黄5g(后下),决明子30g,桑叶30g,射干9g,7剂,分2周服用。6月20日三诊:足背麻续减,咽痛止,大便日通,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再予上述处方7剂,分2周服用。7月7日四诊:足背麻完全消失。按语:阴血不足,津枯便祕;经脉失荣,因虚致淤而足背麻木,临床症状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病机则一。初诊以增液汤合活血养血兼润肠之品,大便日通的同时,足背麻木亦减轻;继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益气活血,配合桑棋子、肉茨蓉等补益精血又能润肠之品再服14剂,足背麻木自除。3颤证女,76岁,退休,2005-04-27就诊。

8、主诉:手抖头摇多年,胸闷,舌麻,自觉面部肌肉绷紧,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