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

ID:32945835

大小:58.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8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_第1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_第2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_第3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_第4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微【摘要】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大家王清任创立的体现益气活血治法的代表方,亦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因其临床疗效显著,颇受历代医家推崇。本研究拟从溯源求本、辨证用方、明其宜忌、药物加减、疗效发挥等方面进一步阐述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以期更好发挥其临床疗效。【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9.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6.031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大家王清任创立的体现益气活血治法的代表方,亦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因其临床疗效显著,颇受历代医家推崇,后世医家对该方的临床应

2、用亦多有发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更好地明其理法,谙其宜忌,妥当加减,发挥其临床疗效,本研究试溯源求本以明其理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从精准用方、加减得当、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发挥等几个方面对该方的临床应用事宜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发挥其临床疗效。1溯源求本,明其理法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一书,由生黄英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苇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1.1究其方名王氏将人体生理状况下的元气设定为“十成”,若横向均分元气,则左右各有“五分”,若纵向均分

3、元气,则上下各有"五分”,故方名“补阳还五”,乃补益亏耗的五成元气之意,寓示元气亏虚一半。1.2考其剂量黄茂独重,诸药皆轻,黄茂一味之剂量是其他药物总剂量的5倍,《世补斋医书》云:“观其方用黄竄四两、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川苇、桃仁、红花各一钱、加地龙亦一钱,主治半身不遂。方以黄英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英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茂。若四两之英即当臣以八钱之归。今则英以二十倍于归矣。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者”。足以见得本方是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1.3审其主治病机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证,且以气虚为甚,因虚致瘀,可见其病机为中

4、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虚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1.4观其主治《医林改错》云:“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上述症状同时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属气虚血瘀且气虚盛者,为补阳还五汤所主治。王氏临证素来重视人体气血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活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气绝,则死矣”。在中风论治中,王氏提出元气

5、亏损是中风偏瘫的“本源”,指出"半身无元气”则半身不遂,”气虚不固津液”则口角流涎,“气虚不能提固”则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可见其主治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2辨证施治,精准用方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该方从配伍到临床运用有以下显著特点。2.1重在补虚方中重用黄英四两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王氏认为此药断不可少,如果“患者先有人耳之言,畏惧黄茯者”,要采取措施,先用“一、二两”,以后逐渐“加至四两”,若见微效,即"日服两付”,用至八两。王氏

6、如此大剂量服用黄竄补气,实属罕见。2.2辅以祛瘀王氏在血瘀证的防治方面造诣精深,其所活血逐瘀诸方大多流传至今应用。其对气虚发病,则认为是“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因而提出“气虚血瘀”论,临证则强调在补气的基础上配合活血祛瘀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补阳还五汤体现了王氏这一思想,但基于桃仁、红花、归尾等易于耗损人体正气,因而在治疗因虚至瘀的补阳还五汤中仅使用了归尾二钱,赤芍钱半,桃仁、红花各一钱,其分量之轻在《医林改错》的逐瘀方中绝无仅有。2.3宜长期服用王氏认为"气虚”所至半身不遂,无论其属初患还是久病,均可服用,且以其为缠绵难愈之疾而主张“常

7、服”以“保病不加重”,已经治愈患者,亦“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以防止复发。临床这种能防能治、寓防于治的方剂,实不可多得。2.4证属气虚血瘀者均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多用于中风,尤其是用于缺血性中风、中风恢复期。临床实践证实,本方治疗出血性中风、中风急性期、中风恢复期、中风后遗症等属于气虚血瘀者均有显著疗效。现代常将本方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颈性眩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属气虚血瘀者。3细究方意,明其宜忌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中风,而中风的发

8、生病因病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