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胎膜早破原因与临床治疗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胎膜早破原因与临床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6例胎膜早破患者,根据是否有明显诱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23例、63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123例有明显诱因的患者中,胎膜早破原因前3位的是生殖道感染的占21.14%;胎位异常占17.07%;流产或引产史的占13.82%O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羊膜腔感染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英中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是主要原因。对有明显诱因的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止确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胎膜早破;原因;妊娠;治疗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是常见产前并
2、发症,可引起胎儿早产、脐带脱垂、宫内感染及母儿感染,甚至造成难产,可预见难产情况的发生[1],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早期诊断和积极处理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和新牛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分析胎膜早破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6例胎膜破裂患者,根据是否有明显诱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23例、63例。123例中,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28.21±3.04)岁,初产妇93例,经产妇30例,孕周26〜37w,平均(35.01±2.26)w,孕妇破膜至就诊时
3、间1〜23h,平均(9.86±1.68)h;63例中,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28.86±2.98)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22例,孕周27〜38w,平均(36.96±2.47)w,孕妇破膜至就诊时间1〜25h,平均(9.23±1・53)。观察组年龄高于对照组,孕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患者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胎心变化、羊水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对妊娠28-35w胎膜早破不伴感染、羊水深度$3cm的患者实施期待处理;破膜超过12h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有宫缩者给予硫酸镁治疗,对胎肺尚未成熟者给予地塞米松针静滴。胎肺成熟或有明显感染征象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对186例
4、胎膜破裂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2结果2.1胎膜早破原因分析123例冇明显诱因的患者中,胎膜早破原因为生殖道感染的26例,占21.14%;胎位异常的21例,占17.07%;流产或引产史17例,占13.82%;妊娠高血压16例,占13.01%;妊娠糖尿病13例,占10.57%;羊水过多11例,占8.94%;外伤9例,占7.32%;性交5例,占4.07%;巨大儿3例,占2.44%;双胎2例,占1.63%。2.2两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羊膜腔感染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0.05),见表1。3讨论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常见的原因有牛殖道感染、双胎妊娠、胎位异常等,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母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组资料中,胎膜早破原因前3位的是生殖道感染(21.14%)、胎位异常(17.07%)、流产或引产史(13.82%)[3]。另外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羊水过多、外伤等也是重要因素。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o本组资料中,有明确诱因的占66.13%,还有33.87%的患者未发现明确原因。这部分原因不明确的患者增加了该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4]o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
6、、羊膜腔感染、脐带绕颈的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明了该观点。另外,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孕周小于对照组,提示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可能与年龄、孕周有关。年龄、孕周不是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但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可能与年龄较大者妊娠期高血压等合并症较多有关。产妇破膜的孕期与预后有很大联系,破膜时的孕周越小预后效果越差[5]。对胎膜早破者要尽早处理,妊娠结局吋间加长,会增加孕产妇宫腔的感染机会。应根据患者不同孕期釆取针对性的治疗。对妊娠周期35w者,应尽早结束分娩,以防止发牛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应加强预防。对孕妇应加强健康指导,有规律的进行产检,及时纠正异常胎位,以避
7、免孕妇腹内压力突然升高;妊娠后期禁止性生活,以减少生殖道感染。孕妇要多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总Z,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如生殖道感染、双胎妊娠、胎位异常等,应仔细分析,以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对胎膜早破患者应根据孕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牛。参考文献:[1]戴文仙.18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