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

ID:4456796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_第1页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_第2页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_第3页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梗死CT表现分型及临床预后关系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关键词脑梗死计算机体层摄影临床预后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2脑梗死(CI)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2、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39例CI中,男64例,女75例,年龄34~95岁,其中50岁以下3例,50〜59岁19例,60~69岁32例,70-79岁60例,80-95岁25例。CT检查:使用GE

3、Synergy螺旋CT,均以OML为基线,层厚10mm,层间距10mm,平扫。结果脑梗死的CT表现分型,见表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对急性大面积梗死灶均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讨论脑梗死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①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供血中断。②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脑梗死C

4、T表现及分型:I型,隐匿型,又称超急性型,多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此时CT上看不到明显的低密度区,部分仅表现为灰质白质分界欠清晰,脑沟脑裂变浅或消失,大部分病人24小时之后复查可见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II型,腔梗型,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一般在发病48〜72小时后可表现为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边1=1界不清,约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等,罕见累及皮质。病灶大小一般为5~15mm,>15mm为巨大腔隙灶。山型,小脑型,平扫可见圆形、卵圆形、楔形或条片状等低密度影,其低密度区与小脑血供

5、相一致,其内密度均匀,边缘清晰,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受压,移向对侧,少有脑室系统扩张和积水。IV型,单脑叶型,大部分患者在24小时后才可见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灶,密度可不均匀,其部位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可同时累及皮质与髓质,多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楔形,也有不规则形,发生在分水岭区域的脑梗死多呈线状。1~2周,梗死区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且逐渐均匀一致,边界更加清楚;2~3周,梗死区密度较前升高,病灶范围可缩小,变得不清楚,较小的病灶可完全变为等密度,称为“模糊效应”;4~8周,梗死灶的密度逐渐下降,与脑脊液密度相近,最后可形成囊腔。占位效应较V型轻。

6、V型,多脑叶型,2个以上脑叶出现扇形或楔形分布低密度区,多为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主干闭塞引起,主要表现为额颖顶或颍枕顶甚至整个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CT值20-25HU,有明显占位效应。依梗死区大小不同可造成局灶性或广泛性脑室系统变形、推移和中线结构移位。占位效应在发病当天即可出现,病后1〜2周最为显著。2周以后占位效应由重转轻,逐渐消失,最后囊腔形成,可岀现负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萎缩,脑沟、脑池增宽,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可向患侧移位。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病灶区密度变化同IV型。VI型,出血

7、型,是指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原梗死灶内又发生脑出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于发病后1〜数周,在三角形或楔形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边界不规则。发生较早的出血性脑梗死需与脑出血鉴别。脑梗死CT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绝大多数患者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吸烟、酗酒、肥胖、体力活动少、饮食结构不当等不良习惯。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为50~60岁以上,但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30~40岁的也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确诊靠颅脑CT

8、或MRI检查。I型隐匿型可发展为后任意一型,因此要早发现,能大大提高治愈率;II型腔隙性脑梗死一般预后较好,但易复发,会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