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54348
大小:63.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2
《中考语文系列讲座文言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系列讲座:文言文阅读【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我们初中学段明确地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评价是:评价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立足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知识概要】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简练、典雅为特点的书面语言,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过。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句式都有很多不同,但是现代汉语毕竟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只要善于比较,从中掌握一定的规律,阅读文言文
2、就不难了。文言文阅读可采用以下的方法:一要把握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二要理解文言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三是掌握文言句子的几种特殊形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四是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要善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五是辨清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要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整体感知。【中考指津】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
3、,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一、全面掌握文言字词用法要能顺畅地朗读文言文。达到这一要求,读准字音是首要条件。文言文及古代诗歌中一些字的读音。2.通假字通假现象是文言文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也是丰富文言语汇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假字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要按本字读音读。女『河曲智叟亡以应〃中r亡〃通〃无〃,读〃wU”。另一种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如(
4、岳阳楼记)中’百废具兴",“具〃禾『惧"读音相同,都读jj。对通假字的字义要按本字意义理解。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的是有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的别的词性。常见的词类活用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活用,要看它的语法功能,就是看它处在什么位置上。如7愿为市鞍马"中;‘市"原是名词,意思是集市。由于它在动词谓语位置上就活用为动i可’买",句子译做〃愿意为此买鞍马〃。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作状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谓语动词的
5、状语。如r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是名词,用在动词〃运〃前作状语,译为现代汉语则是r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3.—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这就叫一词多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理解多义词,要了解其在古汉语中的词义,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多作积累。文言文的词义是比较复杂的,遇到一个用现代汉语词义解释不通的文言词,一方面要区别古义、今义,还要看到这个词有几个意义,哪个词义在句中最恰当。在一个句里,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多义词中的哪个意义呢?这就要紧密地联系
6、上下文,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以找出正确的答案。答题时,要防止不认真地看原句,分析语意,而随便写上一个。4.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分几种情况:①有的古今词义相同。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什么变化。例如:人、土、星等。②大多数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牺牲〃的古义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曹刿论战)中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而现在的意思是为正义事业献出了生命",如1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他们的生命"。③还有一些词古今词义相差不大,要特别注意,防止用现代的词义去理解文言文意义。例如"妻子'O古时指"妻子儿女",今单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
7、困难境地"。3.文言虚词的作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扌巴、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女(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6)于: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