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63038
大小:111.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4-06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2、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常识填空:《桃花源记》选自,本文是的序言,作者陶渊明是(朝代)著名的诗人,号,世称。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俨()然垂髻()邑()诣()太守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异义。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今:②无论魏晋古:今: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古:今:④来此绝境古:今:4.解释下面加点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便要还家(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8..下面对所选
4、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0..根据
5、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12..简答。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1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
6、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1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枝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
7、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③谈笑有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
8、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6、本文所表达的生活情趣是:。.7、本文的文眼是,通过对、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