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

ID:44452332

大小:10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2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_第1页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_第2页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_第3页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_第4页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数(上)第九单元集备教案谢振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鸿尾学区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谢振康集备组成员:林海燕、蔡莲、邹钦林、陈光登、李道潮、廖兰英.李彬彬、谢振康、陈修俊、陈光星、张章群集备时间: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二、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木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

2、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儿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儿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3、五、单元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不要提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中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要跟学生解释。六、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鸿尾学区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谢振康集备组成员:林海燕、蔡莲、邹钦林、陈光登、李道潮、廖兰英.李彬彬、谢振康、陈修俊、陈光星、张章群集备时间: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104-

4、105页。二、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木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儿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儿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

5、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五、单元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6、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不要提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中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要跟学生解释。六、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七:分课时教案课题:数学广角一集合主备人:谢振康执教:教学时间:月日第一课时我的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屮,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丁•思考的学

7、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牛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而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1方法一。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

8、儿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而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毬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毬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巒的有8人。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儿位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