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

ID:4432135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_第1页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_第2页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_第3页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发高血压大鼠脉压和心室颤动关系【摘要】目的:观察自发髙血压大鼠脉压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方法: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共24只,随机分成3组:喂养至18周龄行实验,即18周龄组(n=8);喂养至24周龄行实验,即24周龄组(n=8);10周龄组(n=8);另取8只雄性10周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大鼠的脉压、心室颤动阈值、心室有效不应期。结果: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随着周龄的增长,脉压增大(P1.5测定心室颤动阈值(ventricularfibrillationthreshold,VFT)由程序刺激器起搏大鼠心脏(500min-1),

2、心室颤动由生理刺激器发出的串刺激(10次,脉宽4ms,100Hz,,延迟60ms)诱发,电流强度在0〜40mA之间,以5mA开始,0.5mA的增幅递增,以引起心室颤动的最低电流强度为心室颤动阈值。1.6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土s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3讨论PP是SBP与DBP之差值,主要反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顺应性减退是左心室后负荷的主要决定因素,脉压增大,顺应性减退导致左心室收缩负荷增加,进而引起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甚至心脏衰竭[2]。近年研究表明,

3、PP是比SBP、DBP更有效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指标,且与危险性呈正相关[3]。本研究显示,随着动脉收缩压升高,PP增宽,大鼠心肌心室颤动阈值呈下降趋势,说明PP增大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发基础。随着血压升高,动脉管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胶原纤维转化,导致动脉纤维性硬化,动脉顺应性随之下降,脉搏波的传导速度加快,外周血管的返回波于心室收缩末期提前返回中心大动脉,使SBP增加[4]。动脉收缩压升高引起心室颤动阈值降低的可能原因是:①心肌在高血压状态下做功增加,心肌缺血缺氧;②心肌牵张敏感离子通道的开放,导致心肌的电生理改变

4、。长期脉压增宽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也与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关[5]。在心室舒张期,由于无返回波的作用.DBP不升高甚至降低。从而引起PP增大。PP增大可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心脏负荷增加•促使心室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下降,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增加⑹。从本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Wistar大鼠,而且在自发高血压大鼠中,随着周龄增大,心室颤动阈值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提示大鼠种类和周龄对心室颤动阈值有明显的影响。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脉压明显高于Wistar大鼠,且随着周龄增

5、大,上述差别更加明显,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相似[7],提示大鼠种类和周龄对大鼠是否存在高血压及髙血压的程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大鼠种类和周龄反映了脉压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脉压与心室颤动阈值有关,,PP增大已被证明是左室重量指数最重要的预测因子[8],可能脉压对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最终通过心脏质量指数对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来表现。参考文献:[1]MenegazziJJ,SalcidoDD,MenegazziMT,etal.Effectsofanimpedancethresholddeviceonhemodynamicsandrestora

6、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inprolongedporcineventricularfibrillation[J]・PrehospEmergCare・2007,11(2):179-185.[2]刘志远,肖培育.髙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研究,2008,6(2):104-105.[3]DeSimoneG,RomanMJ,AldermanMH,etal.Ishishpulsepressureamarkerofpreclinicalcardiovasculardisease[J]・H

7、ypertension,2005,45(2):575.[4]AgrawalV,KasliwalRR.Isolatedsystoliehypertension[J].IndianHeartJ,2010,62(5):427-433.[5]PaolettiE,SpecchiaC,DiMaioG,etal.Theworseningof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isthestrongestpredictorofsuddencardiacdea.thinhaemodialysispatients:a10yearsurvey[J]・Nep

8、hrolDialTransplant,2007,21(7):1829-1834.[6]SharmanJE,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