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

ID:28068740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_第1页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_第2页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_第3页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_第4页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内小冠脉重构(IMSAs)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对血管重构及炎症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无干预的SHR组(SHR)、高剂量替米沙坦组(Tel_H)和低剂量替米沙坦(Tel_L)组,对照组为周龄、性别、体重配对的WKY大鼠(WKY),每组均为10只;TelJI组和Tel_L组每日分别予替米沙坦8mg/kg.0.8mg/kg灌胃;SHR组和WKY组予2mL蒸馆水灌胃。实验进行18周。

2、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血压测定。取大鼠左心室切片经苦味酸-天狼猩红(Sirus-red)染色。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计算IMSAs的血管壁面积(WA)、血管腔面积(LA)和血管壁面积百分比(%WA)。免疫组化染色以识别巨噬细胞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等。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心肌肥大细胞。结果30周龄时SHR组血压(200.50±14.15)mmHg比WKY组(116.30±9.38)mmH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l_L组血压(193.30±15.19)mmHg与SH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HR组IMSAs与WKY组IMSA

3、s相比,WA^.%WA显著增高,LA明显减小(P均0.05);TelL组血压与SH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各组大鼠IMSAs的重构各组大鼠IMSAs的形态学变化(Sirus-red染色)见图lo(1)SHR组IMSAs与WKY组IMSAs相比,管壁面积及管腔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管腔面积显著减小(P均0.05)oTel_H组IMSAs与WKY组IMSAs相比,管壁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面积减小(P0.05),管腔面积与管腔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o以上结果说明,30周龄SHR的IMSAs发生明显重构,管腔

4、面积明显减小而管壁面积显著增大,因而管壁面积百分比增加更为显著。18周的替米沙坦治疗可抑制或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内小冠脉的重构,且高剂量的替米沙坦对小冠脉重构的减轻程度要强于低剂量的替米沙坦。见表2。2.3各组大鼠心肌中的巨噬细胞计数大鼠心肌中的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纤维化灶中和心外膜,多呈局灶性聚集。本实验计数血管周围巨噬细胞而排除心外膜下巨噬细胞。各组大鼠心肌中巨噬细胞(个/mm2)计数如下:SHR组:19.7+6.0;WKY组:5.3±3.2;Tel_H组:9.7±4.2;Tel_L组:14.5±5.7。SHR组巨噬细胞明显多于WKY组(P

5、<0.01),Tel_H组和Tel_L组与SHR组相比巨噬细胞明显减少(P分别<0.05,0.01)o见图2。2.4各组大鼠心肌中的肥大细胞计数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均较少,主要散布于心肌间质纤维化灶中及血管周围。各组大鼠心肌中的肥大细胞数目(个/mni2)如下:SHR组:6.0±1.8;WKY组:1.2±0.8;Tel_H组:2.7±1.1;Tel丄组:5.1±1.5OSHR组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明显多于WKY组(P〈0・01),Tel_H组和Tel_L组肥大细胞少于SHR组(P<0.01)o见图3。2.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CAM-1ICAM-1在大

6、鼠心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动脉内皮、静脉内皮和心外膜。各组大鼠心肌中ICAM-1的IOD值分别为:SHR组305689.90±26728.19.WKY组78241.02±762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l_H组178195.47±22108.40、Tel_L组105945.90±11818.90oICAM-1的表达SHR组明显多于WKY组(P<0.01),TelJI组和Tel丄组都明显低于SHR组(P均<0.01)o见图4。3讨论SHR属于多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SHR出生后血压随鼠龄不断升高,4周龄时虽然血压正常但已出现心脏

7、质量增加,3〜4个月时为高血压确立期,6个月时血压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随血压升高进一步出现心血管并发症[9]。其病理生理机制与人类高血压疾病相似,普遍用于研究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及筛选治疗高血压药物。本实验观察到30周龄的SHR发了明显的高血压,高剂量的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SHR的血压,低剂量对SHR的血压无明显降低作用。高血压时可发生左心室肥厚,同时引起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研究发现血压时冠状动脉发生明显的重构,包括血管腔缩小,血管中膜厚度增并引起冠状动脉循环阻力增大,血流贮备及冠状动脉舒张能力降低[10]o我们早期的研究也发现30周龄的SHR发生了明

8、显的心肌内小冠脉重构,表现为血管壁面积增大、管腔减小、IMSAs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