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ID:44316219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_第1页
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_第2页
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_第3页
资源描述:

《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物描写一组——“凤辣子”初见林黛》教学设计设计者李正洪学情分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及“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这个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这一片段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但人物描写的方法又有侧重点,并且强调相互配合。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学生

2、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可是,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破皮破落户”等等,同时在这一组课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生僻字,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学习目标:1.理解此片段的内容,明确作者在此片段主要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2.通过对封建文化中的礼节和尊卑思想的理解,抓住王熙凤的“笑”和对她的语言描写感受其在贾府的特权以及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

3、个性形象。3.在《红楼梦》中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其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重点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问题1.默读此片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王熙凤,又主要侧重于什么方法?【设计理由】想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而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人物,作者又会采取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并且会侧重于一种或者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描写的内容,并从这些材料中得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有这样的要求

4、: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这个片段中,高年段的学生应领悟到作者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能根据内容来分析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再此基础上为分析、理解和评价王熙凤的形象做好准备。【使用说明】此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初读和了解此片段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此问题,解决文章的人物描写方法以及侧重的描写方法。教师应注意:学生会通过分析发现本文主要侧重于两种对王熙凤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明白肖像描写在本文对反应王熙凤的内心世界不起主要作用,而应把着眼点放在对王熙凤的语言

5、描写上。问题2.这些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中蕴藏着什么传统文化,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又感受到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思路导航】1.品读描写王熙凤的语句和观看视频,思考: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王熙凤笑着进来说了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就觉得她“放诞无礼”?第三自然段中,为什么王熙凤说林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切入点传统文化人物形象第一自然段中王熙凤的行为(笑、说话)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2.思考:透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感受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设计理由】对于这样

6、一篇有典型时代色彩的文章,要感受王熙凤这样一个经典形象,我们不得不利用传统文化去寻求答案。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就会非常诧异: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就会觉得她“放诞无礼”。语文教学聚焦言语形式。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我们要去理解这些言语形式,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底子,很难想象,在学生的内心这些“言语形式”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去分析、理解王熙凤的语言,从而真正走进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使用说明】表格的建立是立足于对课文内容的提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表格出示的时机要建立在学生对

7、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找到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能展示王熙凤的个性形象的基础之上。接着,让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回“林黛玉进贾府与众人见面”的片段,仔细观察王熙凤与在场其它人物的行为礼仪,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王熙凤的行为以及她的语言,最后综合评价。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可参照第一个问题的思路,一处一处进行分析、理解。【总体说明】《“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人物描写片段内容很简单,就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所以本节课不过多纠缠于对内容的分析,而直接对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总结。问题一指向目

8、标1,解决本篇人物描写的方法问题以及在各种方法中找到侧重的方法。从而解决研究人物形象的切入点的问题,而不至于“满盘乱撞”。问题2指向目标2,找到切入点,有的放矢。做到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而是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