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ID:44314044

大小:417.0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1页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2页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3页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4页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操作设计型问题》的解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操作设计型问题复习》(教师用)思茅四中张丽英操作设计型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数与代数”、“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各个部分均有体现,它贯穿于教材始终。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而操作设计题为我们提供了动手实践和口主探索的平台。操作设计型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作图上,还涵盖了折叠、平移、旋转、剪切、展开、拼图、平曲图案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及称重、测量、空间想像等方血。因此要想顺利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耍有一定的几何作图能力及空间想彖能力,并且能综合利用相关的代数、

2、几何知识。(2)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操作设计类问题时的作丿IJ,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3)注重实践的作用,既要有动手操作能力,还要熟悉图形的性质及推理论证等。(4)通过解题体会数学“山静到动”及“山动到静”的变化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做”数学而不是“看”数学。题型归类一、几何操作型问题(-)图形折叠例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C)例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克,EM、FM为折痕,折證后的C点落在MM或M的延长线上,那么ZEMF

3、的度数是(B)A.85°B.90°C.95°D.100°(二)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例3・(07浙江省)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2),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状,但点3、C、F、D在同一条立线上,>1•点C与点F重合(在图3至图6中统-JIJF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吋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图1)(图2)(图3)(1)将图3中的沿BD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与点F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3中

4、的AABF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5的位置,AF交DE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3)将图3中的AABF沿直线AF翻折到图6的位置,AB】交DE于点H,请证明:AH=DH乌解(1)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C的长(2分)又•・•在RtA/ABC中,斜边长为10cm,ZBAC=30,.BC=5cm,・・・平移的距离为5cm・(2分)(2)VZA,FA=30ZGFD=60°,ZD=30°.ZFGD=90^.(1分)在RtEFD中,ED=10cm,•:FD=5羽,(1分)(2分)5a/3=cm.2(3)/XAHE

5、^^DHB

6、中,ZFAB{=ZEDF=30°,(1分);・FD—FB=FA—FE,即AE=DB、.(1分)又・・・ZAHE=ZDHB.,・・・△AHEDHB}(&AS)([分.AAH=DH.(1分)例4如图8(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占叠放在一起(点C与C"垂合).(1)操作:固定/XABC,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ZiCDE,连结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点F,如图(2).探究:在图8(2)屮,线段BE与&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操作:将图8(2)屮的

7、A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ACDE设为△PQR,如图8(3).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s,APQ/?与AAFC重叠部分的而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操作:固定图8(1)中△(:"—£",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与D,E'交于点N,设ZACC=a(30°

8、CN・E,M

9、的值;如杲有变化,请说明理由.图8【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探索性命题.解题时要审清题意,注意运用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的变化规律.第(1)小题屮△BCE^/XACD;第(2)小题屮与/MFC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PQR的面积减去△SQR的血积.笫(3)小题中△E'MCs5CC'N.[标准解答](1)BE二AD.证明如下:・・・△ABC与ADCE都是等边三和形,AZACB=ZDCE=Z60°,CA=CBfCE二CD,・•・ZBCE二ZACD.?.ABCE^AtACD.・•・BE二AD.(2)设RQ与AC交丁点7",RP^jAC

10、交于点S,在△QT'C中,VZTCQ=30°,ZRQP=60°,AZQTC=30o・:.上QTC二ZTCQ.・QT=CQ=x.・RT=3~x.VZ/?73+Z^=90°,:.ZRST=90°.・*.y=—(3—x)2+(0WxW3);84(3)C”N・E"M不变.证明如下:VZACB=60°,:.ZMCE^+Z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