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

ID:44312244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_第1页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_第2页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_第3页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_第4页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文献综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际的运作中,民主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基层社会层面,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社会群众通过不同形式直接参与和门己利益和关的基层社会事务,便表现为基层社会层面的民主。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种有效方式。村民自治就是由村民直接参与者决定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公务事务。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年来,这一方面一直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本文将就2006年到2007年

2、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一、关于村民自治的现状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不足?研究者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徐增阳等认为,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存在如下发展趋势:一、是在工作重心上从建章立制走向权利保障,二是在自治形式上由选举式民主转变为选举式民主与经常式民主相结合,三是在自治主体上由从封闭走向开放,四是在动力机制上从政府推进到群众主导。村民自治由形式民主走向实质民主,民主政治正在内化为农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习惯。[1]刘义强对小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认为当前我国的村民口治己经全面进入民主巩固的

3、时代,表现为制度构建的程序完善和能力增长,如民主选举机制稳步确立,民主决策机制得到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广泛应用,民主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在村民自治屮的民主文化构建方而,表现为民主参与度和民主效能感方面得到提高。在村民口治的权利保障和社区支持方面,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权利保障有所增长,村民自治的社区支持正在形成。⑵王淑娜、姚洋运用1986〜2002年期间48个村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基层选举对村委会问责、地方财政以及国家税收的影响,发现选举增加了村庄预算中公共支出的比例,减少了行政支出以及上交给乡镇政府的份额。说明选举强化了村委会的问责,但削弱了地方财政能力,因此可能损害超出村

4、庄范围的公共品供应。在控制农村税改之后,选举对人均税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选举没有减弱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3]而陈蔚则认为,我国的村民口治制度面临一系列挑战,村民口治制度的空间越来越小,村民口治有口治形式而无口治内容,有沦为空壳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村民自治形式日益完善但内容日益空虚化,二是村民自治的成果逐年弱化。他认为造成空壳化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村委会组织的准行政化角色,二、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缺陷,三、村委会职能与村民自治功能的有限性,四、农民流动等因素导致的乡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4]赵亚泰通过调查认为:我国村民自治中出现了政治冷漠现象,如村民对村民

5、口治的态度上,认为民主选举不觅要,村委会直选农村稳定作用不突出,对投票敷衍了事等。其原因则是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大部分地区村民收入较低,一些偏远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村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政治生活。加之我国的村民口治、民主选举才实行十多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述不够健全和完善,大都缺乏有效的方式、途径以及可操作的稳主保障措施。[5]欧阳雪梅等则认为H前我国村民的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力,自治能力不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紧张,自治权与领导权冲突加大;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的口治权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界化了村民口治。对策是积极培育公民意识,

6、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完善法规体系。[6]肖唐镖等通过对全国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地区性差异对于村民ri治的总体影响无显著差异,但东部农村治理的民主程度略强些,更倾向于“海选”、财务公开,不过村支书在其中多数村掌控财权。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村,民主治理的程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卬证了经济发展对民主发展的正相关理论。[7]史卫民他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数据比较和分析,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村民委员会中的参选率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民参选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别,但是这样的区域差别,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同样存在,并不是村民委员会选举所独有的特

7、征。[刃二、关于农村基层治理方面的研究:乡村治理模式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分析当前乡村治理体制,即分析哪些因素构成并影响着乡村治理体制的变迁。蔺雪春认为:从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学术界从肯定村民白治方面提出了“理想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总体上肯定乡镇政权的性质,支持村民自治;从批判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批判村民白治”乡村治理模式,对村民自治实践和理论,对乡镇政权的性质加以否定。[9]蔺雪春还认为在乡村治理模式中存在三条线索:1、成本一收益线索:即不论在何种乡村治理模式下,其中的行为主体——各级政权及官员、村干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