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ID:43883714

大小:7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6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_第1页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_第2页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_第3页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_第4页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一个文献综述2011-11-2114:42:38來源:三农中国内容摘要:当代屮国农民跌宕起伏的遭遇与屮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与百年來中国农村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沉浮,及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张弛Z变紧密相连。围绕着屮国农民历史创造者的动力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策略,关于屮国农村的变革形成了两种不尽相同的解释路径,一种是“抗争/底层社会”的线索,一种是“权力/文化”的线索。前者在描述底层政治的显性特征和回应转型政治的突出特点上保持了足够的敏感性,后者则试图揭示基层治理的特征及其社会结构的基础。关键词:农民抗争底层政治国家

2、政权建设乡土屮国一、三农问题与中国农村变革到底是谁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变革?1999年,温铁军在《读书》发表《“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对20多年来的农村改革进行了反思,“三农问题”正式进入了知识界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开了反思改革的序幕;2002年,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出版,进一步把“三农问题”引向了大众。在此前后,曹锦清《黄河边上的屮国》,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出版,共同塑造了世纪之交三农问题的反思。《我向总理说实话》和《中国农民调查》中的弱者的农民形象深入人心,而《黄河边上的屮国》的“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私”的形象

3、同样振聋发曠,温铁军的反思,则似乎说明一个道理,中国农民在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中的确是受害者,尽管中国农民为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时Z间,晏阳初在二三十年代所言的“贫、愚、弱、私”的中国农民形象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历史推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的两种矛盾的农民形象引起了人们深思,由此,底层政治的逻辑及乡土社会的现状构成了近年来农村研究的两个主耍论域。温铁军在《“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系统表述了其中国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叮的核心观点,并把这个问题概括为两个基本命

4、题,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下的土地制度变迁;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孑盾制约下的农业剩余分配制度。在温铁军的表述屮,无论是集体化战略还是分出到户,实际上都受制于这两个基本命题,因而,两种基本经济制度都収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农村的改革来自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换,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温铁军的这种宏观论证,与“贫、愚、弱、私”的农民形象的判断,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表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分散的小农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卜•必定采取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内部合作机制问题,而无论如何,他们在农业生产剩余的分配屮

5、必定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处于弱势。温铁军为屮国农民在世纪之交屮的矛盾形象作出了宏观解释,这与曹锦清关于农民善分不善合的历史沉思相得益彰。不过,一旦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弱者”及“弱势群体”的农民形象凸显出来,而国家战略的宏观制度及农民自身的“私”的因索则悬置一边。在《我向总理说实话》及《中国农民调查》的叙述中,表现为两点:一,基层政权严重界化,不仅机构臃肿,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且工作作风粗暴,干群关系紧张;二,农民负担沉重,导致农民增收乏力。总Z,而对基层政权,农民是“弱考”。如果说温铁军在宏观的经济制度上解释了三农问题出现的原因,却在

6、不经意间塑造了另一个公共学术运动的话,那么,关于底层政治及乡土社会的研究,则跨越了这段公共学术运动的前后,试图从基层政权及农民的多重角色出发,从微观治理机制及其隐含的宏观政治体制上理解改革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这些研究为世纪Z交的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其中,与农民抗争的泛政治化理解相对应,关于“三农问题”中的基层政权“恶”的表述为乡镇改革奠定了舆论基础,简言之,机构精简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被认为是改善干群关系,安抚弱者的手段。税费改革则被认为是治本Z道,它不仅是斩断农民负担不断加垂的根本,而且是“倒逼”乡镇改革的重耍手段[2]

7、。不过,税费改革不仅在底层政治的研究屮获得论证,还在国家政权建设的研究视域下获得理论支持。一如制度主义的研究所指出的,国家政权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国家控制权力的扩张,还意味着“通过强迫推行的新规则,规范各级政权本身的角色转变及治理规则的改变,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机构”[3]o而税费改革及乡镇改革之前的基层政权,不断表现出來的“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家的控制权力的单向度扩张,而公共服务的功能并没有表现出来。制度主义取向研究的前提假设在于后全能主义时代屮国仍然处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之屮,并没有完全成功。这种假设,甚至在乡域政治的研究中获

8、得了共鸣,尽管复朵的乡镇政治运作让论者避免用国家政权建设这一理论解释,转而采用国家治理转型这一表述方式[4]。不过,还有一种解释或许更应该受到重视。1990年代屮期孙立平等人的过程/事件分析中所揭示出的特殊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主要表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