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与发病

中医病因与发病

ID:44269280

大小:3.03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9-10-20

中医病因与发病_第1页
中医病因与发病_第2页
中医病因与发病_第3页
中医病因与发病_第4页
中医病因与发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病因与发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病因与发病共和县中医院杨志明病因病因的概念致病因素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的分类宋代陈言的"三因学说"外因:六淫邪气内因:情志所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不内外因:跌仆金刃、虫兽所伤、痰饮、瘀血、结石中医病因学的特点-整体观-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依据的方法。研究病因的方法类比法:症状体征.自然界事物.联系比较.询问法:询问发病经过.有关情况.推病因.辨证求因法:分折症状体征.推求病因.直接观察法:凭经验.将疾病与环境联系.发病正气人体内提供的能完成各种

2、机能活动及祛邪抗病、修复损伤的物质。(1)抵御外邪入侵(2)祛邪外出(3)修复调节能力(4)维持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邪气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来自外部环境中,从肌肤或口、鼻而入,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其致病具有发病较急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第一节外感病因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气候变化及类型

3、,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其在正常范围内的更替或重复变化时,被称作“六气”。六气没有致病性。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六淫”的相对性)变化骤剧气候异常变化  非其时而有其气时、气失序有其时而非其气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机体反应性发病气候并非异常变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个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疾病“六淫”的概念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六气”为天人相应,而“六淫”为是天人失应,而界定“六气”与“六淫”的关键在于机体是否发病。(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1、外感性:邪气来源于外界1)途径:邪从肌表、口鼻

4、而入2)症状特点——浅在、肌表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咽痛2、季节性:邪气与季节有关:春天——风邪;冬天——寒邪;夏天——暑邪;长夏——湿邪;秋天——燥邪3、地域性: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西北高原——寒邪致病东南沿海——湿热邪气致病久居潮湿——湿邪致病4、相兼性: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风邪。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⑷风为百病之长(1)风

5、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其质轻阳邪浮而上扬主动腠理疏松恶风其性开泄汗孔开张汗液外泄头面:头痛阳位项背:项背强肌肤:恶风肺:咳嗽“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2)风善行而数(shuo)变“善行”,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行无定处的特点。致病特点: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典型病证:风瘾疹/“痹证”(“行痹”、“风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及传变较快的特性。如风瘾疹之突发;风中头面部之突发口眼喎斜等。发病急、变化快破伤风——发病急;皮疹——此起彼伏(变化快);《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3

6、)风性主动自然界的风为大气流动所致,具在极强流动性,常致物体动摇。动摇之状:眩晕、抽搐上视风动项强物移之状 口眼喎斜角弓反张“风性主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⑷风为百病之长长,始也。风邪为先导,诸邪易乘虚而入风邪致病的多发性和广泛性故风邪被称为“百病之长”。甚至古人以风邪来统称外感病邪。(二)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寒邪。伤寒与中寒寒邪致病有伤寒、中寒之别。伤寒:伤于肌表,郁遏卫阳脾胃中寒直中于里,损及脏腑阳气心肾平素机体阳气不足之人,最易感受寒邪。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

7、滞⑶寒性收引(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故为阴邪。正常状态时:阳气制约阴气异常状态时:不足以驱除寒邪寒象阴寒偏盛机体的阳气遏制或耗伤机能温煦气化寒伤阳气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伤寒:肌表,卫阳被遏:恶寒寒脾胃:脾阳受损: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直中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凝,指凝结;滞,指阻滞不通。寒能致物凝结,寒邪犯人,则致人体气血津液凝滞而运行不畅,甚或不通,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表现。

8、寒性凝滞致血脉不通与寒性伤阳密切相关。(2)寒性凝滞⑶寒性收引(三)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等特性的外邪,称湿邪。湿为长夏主气。长夏为夏历六月,或夏至到立秋这一段时间。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故起止时间及持续日数则因地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