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ID:44206027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8《咬文嚼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借鉴吸收。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屮去。【教学准备】多媒休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提到“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我

2、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介绍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冇成效的努力,他的《四方美学史》是屮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四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口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冇:《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三•解题:请学生把课前预习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说出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这不是一个好词,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

3、这是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请一位同学把你划出相关的内容说出來,并告诉大家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述是贬义词(其他同学补充)。明确: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从第八段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4、。”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证法说明道理的。请大家先阅读1—5段,看作者举了哪些例了,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五个例了,我们一个个来看,看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一)分析第一个例子:第一组例了,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学生门己读如下句子: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是你是……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这个好小了,出來动一动你茗大爷!——你是个好小了,出來动一动你茗大

5、爷!⑤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革命家的风度学生读后谈谈感受,教师明确:前三个例了,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所以郭沫若后來改的句了不仅不通,意思也不对。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第四个例子,“是”表假定语气,“这”则没有。因此咬文嚼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滥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第五个例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

6、家的风度”。结构不同,不合逻辑这一组例了是说(多媒体展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句式不同,不同意味。(-)分析第二个例子:修改后的句了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尝见草屮有虎,射Z,没做,视Z,石也。”“以为虎而射Z,没旅,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广出猎,见草屮石,以为虎而射乙屮石没做,视Z,石也。因复更射Z,终不能复入石矣。”学生回答。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分析的,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Z,石也”有发现错课而惊讶Z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Z意。改为“终不能入”

7、便觉索然无味。这一组例子是说:(多媒体展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繁简不同,不同意味。(三)分析第三个例子:1.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世人与作者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屮得到怎样的启示?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咅。B.作者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独抒新见,分析了“推”的妙处。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用“推”或用“敲”表达各自不同的意境。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启示:一千多年人们都认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为所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不迷

8、信占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位名人说过,怀疑是创新的开始。这才是关于“炼字”的例子。这一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