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ID:4418122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_第1页
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_第2页
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共情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共情原本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意思是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一般会更多的应用在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上。但是,共情不仅仅是一个单单的概念,还将其用于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会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令教师最为头痛的现象,就是有一批正在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学生,非常难以管理。这类同学由于年纪还小,喜爱玩耍,又难以控制住自己,对学习有着相当大的厌恶心理,不仅在校不遵守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班级秩序,影响别的同学学习,而且在家也经常做出一些令家长十分恼火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其实

2、并没有错,因为叛逆期是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但是往往针对这样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却很难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通常表现为对其苦口婆心的劝导,可能学生会表面上虚心接受,但实际上却不听教导,依旧同往常一样。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则会更加的恼火,对待不听话的学生会采取有色的眼镜看待,反而更加促进了这类学生的叛逆行为。实际上,如果我们采用共情的能力,就能很好的对这些同学进行教导,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共情的能力运用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对于这些叛逆学生的教育之中呢?

3、共情,故名思议,是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来去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平时遇到的困难和苦恼。这要求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去推断学生的心里感受和态度信念。不仅如此,还要深入的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烦恼,通过细心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平时对于一些问题如何去表达,而又会做出怎么样的反应。这样,就能很好的去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对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出合理有效地指导。换一种说法,共情能力的应用,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换位思考,通过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才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举

4、例说明,班级某王同学,一直是班级里最出名的“老油条”,各科老师都反映这位同学在课堂上非常不遵守课堂纪律,破坏课堂秩序,上课的时候会影响周围一片同学正常听课,并导致教师把其单独安排在一个角落的座位。不仅如此,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也一概视而不见。负责班级管理的老师多次找到王同学谈话却没有太大的作用。由于其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所以家庭方面也没有很好的教育和管理。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不能仅仅用堵的办法来解决,采用一些强制的手段往往是没有收获的。不如采用共情技术,才能很好的去解决问题。事实上,教师本以为单独安排在

5、一个角落的座位可以解决王同学上课影响他人的问题,但实际上王同学享受到老师“特殊待遇”之后,心里反倒是更加记恨老师同学,变本加厉的,甚至故意的去破坏课堂秩序。而这种行为其实是王同学内心的反抗。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同学想站在所有同学的对立面,做一些坏事。如果应用共情的技术去思考,他们实际上是想获得关注,获得同学们的注意罢了。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希望自己成绩差,但贪玩好动是很多学生的特点。但教师们通常不会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心所想,又往往拿他们和一些安静同学去公开比较,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事实上,对于王同学这样的案

6、例,作为班级管理教师,应该深入的去观察王同学的生活习惯和课余爱好,还有周边同学对其的评价,才能正确的得出一个准确的王同学的状况。然后再进行分析,按照王同学自己思路走,该如何做才能引导他走向一条良好的道路上。共情技术不仅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上有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上也有极其有效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育上往往会忽略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教学教育的人,而作为一个初中生,仅仅是一个小孩子。成年人和小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而很多情况下,当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在教学上就

7、会产生一些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认可,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充分的去理解消化,对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很难去完成。如果采用共情技术,教师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感受自己曾经布置的任务,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所以,如果采用共情的技术,就需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老师的角色,一种是学生的角色,甚至扮演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差等生”更加细分的角色。例如当教师在授课时,以老师的角度去考虑,所教授的内容基于课本却又向外拓展,一环紧扣一环。而其实当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角

8、度来看,却问题多多。普通学生并没有成年人那样的理解力,所以当老师以为一些内容已经讲解的非常清楚,可是同学们却并没有了解。而且由于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都比较“胆小”,即使自己不懂,即使当教师问“有没有不懂的部分?”的时候,也不敢表达出来。另外,对于一些精密相扣的内容,当有一环学生没有很好的接受时,往往后续的部分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而学生是不会主动把这些问题都统统表达出来的。最终造成教师本以为授课结果和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