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ID:44167623

大小:58.6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9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_第1页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_第2页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_第3页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_第4页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本课引言是由一段文字构成的,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2、。16世纪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政治分裂,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豪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二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的策源地。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什么?为什么?问题二、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如何?谁首先举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旗?通过提问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第一目“九十五条论纲”教材系统讲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说明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宗教改革之所以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

3、治情况。(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从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

4、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

5、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

6、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德意志分裂状况的感性认识。(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

7、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O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