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

ID:44131260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_第1页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_第2页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_第3页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_第4页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摘要】口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脑内出血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破入脑室1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卜'腔出血;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是诊断维&素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颅内出血;维生素K;CT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

2、障碍性疾病。本病发生于1周内的新生儿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者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素缺乏症。常合并颅内出血及肺出血而导致死亡,严重颅内出血常遗留后遗症。本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CT检杳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木文收集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11月经临床证实的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症共13例,着重分析其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与方法本组13例CT检查,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5d〜101d,平均49do无围产期窒息史及产伤史,均母乳喂养。尖叫6例

3、,嗜睡12例,呕吐9例,抽搐7例,发热5例,拒奶8例;前窗隆起12例;肌紧张7例,贫血10例。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延长1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血红蛋白V60g/L11例,血小板计数>100X109/L9例,腰穿为血性脑脊液7例。1.2设备及检查方法CT设备使用SIEMEASSOMATOMAR型全身CT扫描机,保持患儿头部固定,烦躁忠儿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以0M为基线,全部病例均作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层厚,均为平扫。2结果CT表现:脑内出血5例,表现为脑内团块状高密度灶,密度均或不均呈混杂密度,CT值50Hu

4、〜70Hu。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岀血2例,合并硬膜下血肿2例,合并梗死1例,合并双侧额叶硬膜下积液1例(图1、图2、图4)o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表现天幕缘、脑池、脑沟、脑裂内高密度影,少数呈铸型,脑室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型高密度影,有占位效应(图3)。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双侧室及第三、第四脑室内高密度影,合并脑裂高密度铸型。图1左侧额叶大片混杂高密度影,枕顶部颅板下及纵裂密度增高,中线明显右移。(略)图2右侧颍叶见大片低密度灶,其间可见高密

5、度影(略)图3左侧额颖部颅骨内板下见大片混杂高密度影,纵裂密度增高,左侧裂池及脑沟部清,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右移(略)图4右侧天幕缘及右枕叶大片高密度灶,颍叶颅骨内板下亦见少许高密度影;双侧额叶颅骨内板下还可见液性密度影。右侧颖叶密度减低,侧裂池及脑沟不清,右侧脑室受压变小屮线梢左移(略)3讨论3.1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广3]常见病因有:维生素K摄入不足: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乳屮维生素K含量少;机体合成障碍:各种原因造成肠道菌群受抑制影响维生素K合成;机体吸收不良:脂肪吸收障碍、肝功能异常等可致维生素K吸收不良、活性受限制。发病机

6、制:维生索K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所必须的辅酶,缺乏上述因子将使凝血活性丧失,从而使出凝血吋间延长,造成自发出血,此为主因。婴儿时期颅内血管发育尚不完善,血管壁菲薄,同时又缺乏结缔组织的支持保护,而此期脑发育又特别迅速;颅内血管都需要发生相应改变,以致颅内精细平衡被破坏,此为造成自发性出血的解剖学基础。惊厥易诱发颅内出血:由于发生惊厥缺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液外渗出现脑质及蛛网膜下腔岀血。3・2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CT检查具有非常重耍的价值:直接观察颅内病变,确定性质,防止误诊;确定病变部位,明确出血的类型及出血程度;能动态观察病变,估计临床治疗预

7、后。本组11例经及时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治愈出院。随访暂留后遗症者2例均为较严重的混合性出血,经CT复查,示脑萎缩、血肿吸收,脑软化灶形成。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蛛网膜下腔61%(8/13),其次是硬膜下及脑实质,脑室内出血少见,本组仅1例。多部位混合出血是本病CT特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组混合性出血占40%(5/13):急性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CT表现颅骨内板下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及脑实质内团块状高密度影,表现典型,诊断较容易;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大吋,表现为大部分脑沟(脑池)的高密度铸形,诊断不难;出血量少时,分布范围局限,常常仅见直窦、大脑纵裂池处部分

8、高密度铸形;少量出血最常发生于纵裂池处,需与大脑廉钙化鉴别,有国外学者[4]报告16岁以下的儿童未发现大脑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