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血压伴糠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伴糠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高血压伴糠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摘耍: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索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索受体阻滞剂(ARB)和二氢毗噪类拮抗剂(CCB)联合小剂量曝嗪类利尿剂(D)治疗,可达到较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结论针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和达到降压的效果,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关键词: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
2、;不良反应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周检查血压1〜2次的习惯,对高血压进行积极的监测和治疗。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更耍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减肥、限制钠的摄入、戒酒戒烟、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降压治疗应及早开始,控制血压的水平耍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格[1]o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中260例患者系我院2011年2月
3、〜2013年5月收治,均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其屮男160例,女100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4.5±5.5)岁。入选标准:①血压(BP)鼻在140/90mmHg,或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时。②0GTT试验,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BG)^11.lmmol/L。③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其他治疗方案下进行血压控制。排除:①继发性高血压。②ACEI,ARB,CCB,D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过敏的患者。③严重肝
4、,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2方法在进行治疗研究前停用其他降压方案2w,在饮食锻炼和体重控制的治疗上,通过ACEI(依那普利)配合CCB(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两者剂量分别为lOmg、2.5mg,若患者不能耐受依那普利,则选择ARB(厄贝沙坦)进行配合治疗,剂量为150mg,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当血压控制到130~140/80~90mmHg可维持用药剂量。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需要继续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标准为依那普利20mg,苯磺酸人旋氨氯地平5m,厄贝沙坦150mg[2]。若患者血压让不能控
5、制,可增加I®嗪类利尿剂(DHCT),剂量最大为25mgo1・3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治疗前测定1次,治疗后每周进行3〜5次的测量,以治疗结束后血压为比较值与治疗前进行比较。血压测量方式为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取患者右上肢血压测量3次值的平均水平作为血压值。记录崽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1・4疗效①显效:治疗后^lOmmllg的舒张压下降并降至正常范围(gOmmllg时)或舒张压下降^20mmIIgo②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的但已降至正常范围(90mmHg吋)或舒张压下降
6、为10~19mniIIg,或收缩压下降^30mmIIgo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总有效率二(显效+有效)/总人数X100%o1.5统计方法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前后,SBP及DBP的比较上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260例患者血压控制显效95例,有效125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为84.62%(见表l)o3讨论现阶段高血压的治疗上,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且大剂量用药副作用明显
7、,因此联合用药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木方法。ACEI或ARB与小剂量利尿剂和长效CCB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血糖控制。CCB降压作用强,作用发挥快,弥补了ACEI(或ARB)类药物起效慢的特点,同时其很少有绝对的禁忌症存在,可作为糖尿病的降压约的首选药物[3]。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应选择小剂量的利尿剂,因为大剂量会影响患者血糖的控制,高尿酸血症者应慎用。同时由于0-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抑制肝糖原分解,可掩盖低血糖或糖尿病引起的症状,长期大量应用也减少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输出。因此
8、,本组临床研究中未使用受体阻滞剂。Franklin研究表明[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低收缩压lOmmHg的,任何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至降低12%,死广的风险降低15%o因此,正确选择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用药可减少疾病带来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控制的血压的效果,并有效延缓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半率。参考文献:[1]屮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屮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2(增刊):1-53・[2]刘国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