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ID:44087646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作者:王最青,王光却,彭波【摘耍】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应用鼻内镜对1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以克氏针改制的绝缘屯灼针和硬塑细吸引管电灼止血。结果:18例患者均经一次治愈,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未再出血。结论:鼻内窥镜、绝缘电灼针、硬塑细吸引管和高频电刀联合应用治疗鼻出血,视野广阔清楚,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关键词】鼻出血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难题。以往常用的方法为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或前、后鼻孔同时填

2、塞,病人痛苦较大,疗效也不确切[1];也有报道施行动脉结扎和介入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再岀血率仍然较高,且并发症多,价格昂贵[2]。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鼻内镜下应用电灼止血法对1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8〜82岁,平均68岁。出血相关因素:高血压12例,鼻腔术后出血1例,鼻中隔偏曲3例,不明原因2例。全部患者入院前均作过1〜4次前后鼻孔填塞,入院时仍有间断性的鼻腔、口咽部渗血。出血部位:下鼻道顶部10例,嗅裂鼻中隔

3、部5例,鼻底后部2例,下鼻甲后端1例。1.2治疗方法1.2.1手术器械:①鼻内窥镜,0。、30°、70°o②克氏针改制的绝缘电灼针,2mm内径硬塑细吸引管。③高频电刀。1.2.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山。用1%的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充分麻醉3次共10min~15mino吸除鼻腔内血液及分泌物,对鼻腔有填塞物仍处于出血状态者,用含麻醉药棉片逐步替代原有填塞物,同时在鼻内镜引导下仔细寻找出血部位。重点检查鼻中隔后部,下鼻道和鼻腔底部的后部,中、下鼻甲后端,后鼻孔和鼻咽部。查明出血点或可疑出血点后,根据出血部位

4、,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①10例下鼻道顶部出血者,由于其出血部位粘膜较薄,直接烧灼止血困难,遂以2%利多卡因和50%高糖按1:1混合,局部注射,使局部粘膜肿胀,再以细吸引管边吸引边在鼻内镜引导下电灼止血,创面覆盖一层明胶海绵。②对5例嗅裂鼻中隔部出血者,由于其鼻中隔偏曲,使此处鼻腔狭窄,操作困难,用绝缘电灼针电灼止血,表面覆盖一层明胶海绵。③3例鼻底后部和下鼻甲后端出血者,均为点状动脉出血,用绝缘电灼针电灼止血。2结果木组18例均顺利找到出血部位,经1次手术治愈。术后鼻部疼痛轻微,观察3d〜5d出院。2例患者术后有少量渗血,未予特殊处理

5、,5d后痊愈出院。本组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出血复发。3讨论3.1难治性鼻出血的定义:对于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的鼻出血患者,目前使用的名称很多,如:难治性鼻出血,顽固性鼻出血以及鼻腔深部出血等,同时对于出血频度,出血量及采用的止血方法亦无统一标准。本组为达到相对统一,将常规鼻窥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仍未控制的鼻出血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3.2难治性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及误诊原因:对于难治性鼻岀血,以往多笼统认为此类出血主要来源于鼻腔后部的静脉丛,鼻屮隔后段及鼻底部[3,4],这种沿用已久的观念实际上并

6、非正确,目前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5],本组18例患者中,无…例发生在上述部位。常见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10例),尤其易发生于穹隆顶部中后1/3交界处;嗅裂鼻中隔部(5例),全部位于中鼻甲对应之中隔处;鼻底后部(2例),下鼻甲后端(1例)。中、下鼻道的血液供应来源丁蝶腭动脉的分支鼻后外侧动脉,而嗅裂区则来源于筛前动脉,出血容易发生在这些区域,可能与其局部结构有关,一方面这些解剖部位多呈直角弯曲状,受鼻腔空气层流压力刺激明显;另一方面血管在弯折部位,承受的血流冲击压力较大,以往这些部位之所以未引起注意,主要是位置隐蔽、深在,如果不将

7、中、下鼻甲作相应的骨折移位,即使应用鼻内镜亦很难窥及出血点,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遇到反复鼻腔填塞失败的病例,叩归结于静脉丛、鼻屮隔后段及鼻底部的出血,而忽略了真正的出血部位。静脉从的出血,临床实际很少见,我们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鼻腔检查时医师经常会看到静脉丛的怒张静脉,从而造成•种先入为主的错觉,故只耍是鼻腔后部有血液涌出,往往误认为出血来自该静脉丛;根据血流动力学理论,动脉压高于静脉压,加上血管壁粥样硬化,其破裂岀血的可能性远较静脉大得多;临床证实,心脑血管破裂出血,主要为动脉性出血,而静脉虽然管壁较薄,但因其顺应性较好,

8、不易溃破;鼻腔后部所受的物理、化学刺激较少,故静脉丛远不像鼻腔前部静脉丛那样容易损伤出血。3.3治疗:鼻腔后部出血在处理时应首先作局部止血,再作病因治疗。本组18例均有1次以上前后鼻孔填塞史。填塞过程中患者痛苦大,填塞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