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69433
大小:52.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1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1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中原发性表皮样脾囊肿7例,脾血管瘤6例,脾错构瘤2例和脾淋巴管瘤1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3月・19年,均无复发。结论:脾脏良性占位病变多无临床症状,B超及CT检查仍是发现脾脏良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原发性脾脏良性病变以手术为主,手术效果良好。关键词: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
2、临床少见,从病理学角度该类型病变包括脾囊肿、脾血管瘤、脾纤维瘤、脾错构瘤、脾淋巴管瘤等[1]。该类型病人多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较困难。笔者就199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8例主诉左侧上腹部疼痛不适(其中5例为脾囊肿患者),2例轻度腹胀感(为2例脾囊肿患者),其余5例无明显不适。入院查体2例提示脾大(均为脾囊肿
3、患者),余患者查体阴性。常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所有患者均无腹部外伤史。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经腹部彩超及强化CT检查,5例患者行腹部MRI平扫检查,1例行强化MRI检查。所有占位均为单发病灶。7例表皮样脾囊肿彩超表现均提示脾脏区域边界清晰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3例在无回声区中可探及分隔结构;平扫CT均提示脾脏区域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2例可见囊壁钙化改变,强化CT检查囊壁、内部分隔及内部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改变。术前均正确诊断为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彩超检查提示脾脏区域境界清楚的低回声区,1例低回声区内
4、部可见钙化,伴后方声影;CT平扫提示脾脏内部低密度区域,延迟期有强化;4例行腹部MRI平扫检查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术前仅1例诊断明确,5例诊断为脾脏占位性质待定。2例脾错钩瘤患者彩超检查提示脾脏区域中等或稍强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较清晰;CT平扫提示病灶内部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内部无明显强化门例行MRI检查,巧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提示肿块内部不同程度的强化。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脾脏占位性质待定。本组中唯一1例脾淋巴管瘤患者,术前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脾脏区域的无回声区,内部可
5、见分隔。CT检查平扫时内部为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内部分隔轻度强化。术前诊断为脾囊肿。1.3治疗和结果:除2例脾囊肿行开腹囊肿开窗引流外,其余14例患者均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原发性表皮样脾囊肿7例,脾血管瘤6例,脾错构瘤2例和脾淋巴管瘤1例。1.4预后:所有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2讨论2.1流行病学特点:原发性脾脏良性占位临床少见,主要病理类型为脾囊肿、脾血管瘤。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不少患者经体检发现,本组占31.3%(5/16),有症状者多
6、表现为左侧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适感等,这同肿瘤部位和大小有关[2]。2.2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主要依据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B超因其快速、普及、无创、经济等特点,以及能够区分囊性、实性位病变,是脾脏检查的首选。尤其是对诊断原发性脾脏囊肿、脾淋巴管瘤有一定优势,脾脏囊肿或脾淋巴管瘤B超检查均可发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域,无回声区可探及分隔结构,囊壁可出现钙化灶汩超下脾血管瘤多为低回声病灶;脾错构瘤为均质的中或高回声病灶[3]。CT下原发性脾囊肿或淋巴管瘤提示脾脏区域的低密度灶,
7、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改变;脾血管瘤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可出现延迟期强化,有的可伴发钙化点;脾错构瘤CT平扫多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内部多无强化,但亦可出现内部不同程度的强化改变。MRI检查多用于鉴别B超及CT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原发性脾囊肿或淋巴管瘤在MRI检查中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的高信号,呈”灯泡征”,增强扫描无强化改变;脾血管提示T1WI低或等信号,T2WI提示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可有延迟期强化改变;脾错构瘤提示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质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提示延迟期强化[4]。因脾脏良性占
8、位病变影像学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术前相互鉴别及明确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本组16例患者仅7例表皮样脾囊肿术前诊断明确,诊断准确率100%(7/7),其它9例病变,仅1例脾血管瘤诊断明确,诊断准确率仅11.1%o近来有学者提岀应用B超或CT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用于术前明确诊断。认为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低[5],但由于所要求穿刺技术及细胞学检查技术较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