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

ID:44057649

大小:36.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_第1页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_第2页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_第3页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_第4页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3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3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良性肿瘤40例:包括纤维血管瘤9例,乳头状瘤10例,骨化性纤维瘤12例,神经鞘瘤5例,异位颅内肿瘤4例;恶性肿瘤9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36例,腺癌25例,黑色素瘤1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不同的肿瘤都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对临床治

2、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影像学表现鼻腔鼻窦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以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瘤等较为常见;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20%〜50%o由于鼻腔鼻窦为空腔器官,解剖部位隐蔽,发生于该部位的肿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不易被发现,患者就诊时多数已是晚期,预后较差[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肿瘤的CT、MRI影像情况,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中,其中男75例,女55例,年龄12〜84岁,中位年龄53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采用WII

3、O鼻腔和副鼻窦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良性肿瘤40例:包括纤维血管瘤9例,乳头状瘤10例,骨化性纤维瘤12例,神经鞘瘤5例,异位颅内肿瘤4例;恶性肿瘤90例:包括鳞状细胞癌36例,腺癌25例,黑色素瘤1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1.2检查方法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Plus螺旋CT,上界至头顶,下界至锁骨头,扫描层厚3mm,层间距5mmo7例行CT冠状位扫描及横断位平扫。MRI扫描采用PHILIPS,NT-5型0.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T1WT(TR/TE:500/15);T2WT(TR/TE:3000/10

4、0),层厚6mmo获取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图像。90例均行了MRI平扫,8例平扫后行轧喷酸葡胺注射液(马根维显,0.1ml/kg)增强扫描。2结果2.1CT显示40例良性肿瘤:其屮纤维血管瘤为椭圆形或圆形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其中2例病灶邻近骨质受损但无破坏,1例甚至破坏颅底骨质,增强后强化。乳头状瘤4例经口然孔长入上颌窦、筛窦内,周围骨壁见膨胀,骨质有吸收改变,3例为双侧鼻腔肿块双侧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改变,3例乳头状瘤增强呈轻度强化表现。骨化性纤维瘤6例在左侧上颌窦内,呈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欠均匀,另6例原发于额窦,周围可见明显的钙化灶。神经鞘瘤呈

5、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可强化,发生于鼻筛区1例,上颌窦2例,筛窦及蝶窦2例,平扫病变密度均匀2例,另2例其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4例界位颅内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瘤内钙化多均匀,但不规则。恶性病变90例,鳞癌病变范

6、韦I广泛,均不同程度累及同侧副鼻窦、对侧鼻腔、咽部、翼腭窝、颅底、颅内和眶内,同时伴冇骨质破坏,其中3例显示明显、广泛骨质破坏,2例有鼻面部软组织肿块,且上颌窦壁骨质破坏。腺癌,除1例未分化癌病变范围广泛,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鼻根部软组织肿块外,余病灶局限,骨质破坏轻,无面颊部软组织改变。恶

7、性黑色素3例侵犯筛窦,2例合并上颌窦炎及鼻甲肥大,5例邻近骨质被轻度破坏。1例恶性黑色素瘤呈膨胀性生长。1例横纹肌肉瘤形态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1.2MRI表现嗅神经母细胞瘤4例,1例肿瘤中心位于双侧筛窦及鼻腔顶部,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边界欠清晰,病灶向颅内侵犯突入颅前駕底,颅前窝底硬脑膜强化;另3例肿瘤屮心分别位于双侧筛窦、双侧鼻腔顶部以及双侧筛窦并侵犯整个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1例肿瘤中心位于双侧后组筛窦和蝶窦,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其内可见长T1、长T2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

8、部分明显强化,右侧翼腭窝受累,鞍区扩大,病变与垂体分界久清晰;另1例肿瘤屮心位于蝶窦及鼻咽腔。腺样囊性癌2例,1例肿瘤中心位于右侧上颌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强化;另1例肿瘤中心位于左侧上颌窦。3讨论目前临床主要以CT、MRI等设备作为鼻腔鼻窦肿瘤的检查手段[2],.且CT、MRI等影像检查能显示鼻腔、鼻窦、颅底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血液供应特点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3];MRI在软组织显示要优于CT,比如鼻咽部,但MRI难以显示颅底的骨质细微变化,如骨缝破坏或增宽,另外肿瘤内出现钙化时,不易显示钙化灶情况[4]。通过对13

9、0例鼻腔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