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83693
大小:41.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主体”与心理治疗-----丛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与心理治疗——丛中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布最广、影响最深,以至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句,那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O古希腊箸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a己”作为白己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白我;现代徳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认识白我乃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冃标”。心理学,在研究了感知、记忆、思维并取得丰厚的科技成呆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关注“人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他H己”,从弗洛伊徳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到后來的客体关系学说,都在向我们昭示:“认识白我乃是心理学探索的最高目标”。心理学应
2、该成为最人文的一门科学。一、人,为什么要寻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升学就业、挣钱养家、结婚生育,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在忙的时候,抑或是在忙累了歇着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想:“是什么力量在鼓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吃饭?我为什么耍穿衣?吃饭穿衣乂是为了谁?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别人是谁,我乂是谁?”这些问题在每个人内心不断地缠绕着、困惑着,而就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人们在内心正隐约地能感到有一个白我作为“主体”而存在着(主体存在的感性依据),可又实在无法搞清楚知道白己是谁。因此,每个人都在搜寻着各种答案,试图让自己能够回答
3、这些问题,让自己想得清楚、活得明白(探索未知的理性需要)。因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回答,能让人明确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当环境变化的吋候,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同时让口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一切尽在把握Z中”的感受,以对抗内心的幻灭感、恐惧感、非白主感(白尊的心理需要)。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会让人远离其主体性,理性思维正在统治着每个人的头脑,个体失去了幼年吋曾经体验过的自山、自主、幸福与快乐,个体感到了自己好像是“丢失了某些什么”,就想用各种办法來找回连他白己都不清楚是什么的“某些东西”。二、“主体”是什么?“主体(subject)w
4、与“客体(object)”,是一对儿概念。主体和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彖Z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两者相对比而存在,通过人的活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在整个物质世界里,本没有什么“主体”与“客体”,只有物质,一切都是物质。人,作为-种牛物,新陈代谢,牛老病死,属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只有在人的心理内部,才有了“主体”与“客体”之分:每个人都把白己当作是坐标系的原点,H我屮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放眼望去,我和你,我与环境,相对比而存在(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经验),我感到“以我为主”,我能感受到我口己的愿望、心悄和想法,我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口我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感受),所以,
5、我是“主体”,他人与环境就成了“客体”。“主体”: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客体”:行为活动的对象。比如:“我吃饭”。“我”是主体,“饭”是客体,两者通过“吃”这样一个动作行为而联系起來。再如:“我打你”。“我”是主体,你是“客体”,两者通过“打“这样一个行为活动连接在一起。当我说“我是主体”的时候,你心里也会想着你是主体,你也可以说“我是主体!”所以,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主体”,把别人或具它事物当作“客休”。当说到“主体”的时候,一定同时包含着“客体”的对比存在,也包括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即“主-客体关系”。三、“主体”的不同概念在哲学中,主体就是社会事件活动的主
6、导者,整个人类可以是主体,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无论是“我”、“你”、“他”,也可以被叫做“主体”。在法学中,主体是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的拥有者。在心理学屮,不同的学说,主体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1、弗洛伊徳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是欲望的主体、潜意识的主休。潜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内在的主导者,是一切意识活动的依据,他强调人的心理活动受牛物属性的制约,各种本能和欲望,即“力比多”,作为心理的能量,源于肉体,出现在潜意识中,像是一部发动机,推动着整个心理这部汽车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行驶。人的意识或者理智,只是在为潜意识服务,帮助实现潜意识的欲望,释放
7、潜意识的心理能量。应该说,列洛伊德是非常重视个体的主体性的。2、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客体表象”,把个体也当作是“客体”来进行心理学和临床观察与研究,该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内心,存制着他人的记忆表象,这些记忆表象在内心经常被唤醍或激活,影响一个人的外部行为,这些存在个体内心的、対他人的记忆表象就叫做“客体表象(objectrepresentation)”,而人对口己,也会在内心形成记忆的表彖,叫做“口体表象(selfrepresentation)”,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内化在心中,形成表象,就叫做“客体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