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72445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8
《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变量----丛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变量----丛中治疗关系是治疗师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职业化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取得心理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治疗关系中包含着许多变量,除了罗杰斯提出的三个重要因素,准确的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坦诚一致,医生还应该在心理会谈中,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变量。 (一) 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促进任何一种心理疗法,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存在多大的差异,从广义上说,其共同特点都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其人格的健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过去,医生总是在用尽心思地考虑如何治疗病人的疾病,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在看来,如果医生的眼睛只盯着病人的症状,是非常局限的
2、。因为,痛苦的减少不等于幸福的增加。心理健康有两个基本指标:生活有幸福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病人的确会是因为症状而痛苦,但是,如果医生只治疗症状,即使病人痛苦在减少,而病人的幸福感却没有增加。医生不仅治“已病”,治“未病”,更要治“非病”,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工作的起点或许在于病人的症状或疾病,心理治疗的而终点则一定是指向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引领病人从疾病走向心理健康的心理发展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说:“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
3、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属于心理健康促进的工作。心理健康促进,就是如何保持心理的最优状态。 幸福感经常是来自于对生活的创作。因此,医生要帮助病人去寻找和创造生活的幸福。比如,抑郁症病人,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如果医生把治疗目标仅仅集中在痛苦的方面,则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医生在关注病人痛苦情绪的同时,与病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在阳台上种花、种蒜,与人聊天等,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可以给病人的生活增加许多乐趣,让病人体会到自己还是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在病人体会到种花等的乐趣的同时,病人的无价值感、无能感也会随之减轻。 因此,心理治
4、疗的工作任务,比减少痛苦更重要的是增加快乐、促进心理健康。 (二) 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整合与折衷当前,心理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是:理论的整合与技术的折衷。每个理论和疗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都有局限性。比如,认知疗法,比较注重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观念,对于抑郁症的效果较好,而对于神经症的“非理性认知观念”则效果较差。精神分析疗法擅长对潜意识的探究,让病人进行反省和领悟,但是,精神分析疗法往往会太多的注重反思,较少注重对病人行为发展进行具体指导。 虽然各种疗法有不同的源头、不同的创建者,属于各自不同的理论学派,但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病人,医生在运用治疗方法和技术时,首先要想到
5、“谁需要”、“为了谁”,要始终坚持以病人的为中心,无论什么学派的方法和技术,只要对病人有帮助,医生就应该尽量灵活、整合、折衷地运用,而不是为了证明医生自己是哪个学派的专家。 (三) 普遍性与个体化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是临床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每个病人都是独特的,即使两个病人都被诊断为强迫症,每个强迫症病人也具有各自的不同个人特点,每个病人都是唯一的!如果医生已经学到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可是,当遇到某一个具体问题时,仍然会感到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这具体表现在医生在心理治疗会谈演练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发现问题、评估病人
6、,无法很好地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个体化地使用于帮助病人,难以形成概念化并找到帮助的策略,当然也就无法进一步把这些策略实施出去了。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心理治疗师,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学家,具备将心理学一般原理个体化地应用于每一个病人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每个心理问题时,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对来访者进行帮助,因此,医生要将普遍性的心理治疗原理个体化地应用在每个病人身上。只有坚持将普遍性与个体化相结合,才能最实际有效地帮助病人。 (四) 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统一心理健康既是自我意识的健康,又是人际关系的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得以维持
7、的重要条件。幼年良好的母婴关系奠定了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经常会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问题。人际关系折射出个体内在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交相辉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比如,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显得紧张、局促不安,甚至会回避社交场合。当他对自己重新进行自我认识后,他的社交行为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当社交行为积极主动后,原先消极的自我认知就会得到矫正,形成新的自我意识。因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