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9005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提问的技巧与策略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问的技巧与策略①王存宽于淑儿(宁波大学化学系浙江315211)(宁波笫二中学)摘要木文从了解问题的认知水平,明确提问的目的、掌握提问的技巧和策略等进行了论述。以化学教学为例,提出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牛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关键词提问策略技能提问是教学过程屮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II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提问有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
2、斯(R.Stevens)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牛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H的80%的时间。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今犬,而对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改革,研究捉问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提问进行系统的研究,了解问题的认知水平、明确提问的冃的、学握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策略等,明确提问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意义。1问题的认知水平实验表明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牛•回答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曹正相关,并且认为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能带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了解问题的认知水平就成为教师提高提问技能的一个前提。一般
3、认为问题的认知水平分为以下4类:1」认知记忆认知记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回忆、再认、下定义、复述、摘录、鉴定或回答是或不是。问题狭窄、封闭。问题举例:“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的直径从儿纳米至儿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1.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学生对提供或回忆起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如说明、叙述、解释、比较、对比、分析、联想、下结论或概括,学生必须通过牢固建构起来的知识框架作答。问题范围较小。问题举例:1995年SCIENCE接受了Lagow报道,他制得了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休链式烘碳:・••一C=C—C=C—C=C
4、—…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300至500个碳原了,性质很活泼。据此判断链式炊碳的熔点比石墨高还是低?一般认为以上二类问题为低或较低认知水平。1.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学牛•从已有的丰富的信息或新的角度來认识主题。如假设、推测、设计、推论、预测、暗示、综合或解决。问题范围广阔、开放。问题举例:一个氨分子或一个水分子均含有10个电子,一个联氨分子(H2N—NH2)或一个疑胺分子(HO—NH2)均含有18个电了。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含18个电子的多原子分了(至少8个)?1.4评价思维评价思维是指学牛•根据内部的或外部的原始材料进行判断、评价或维护自己的选择。学生依据
5、一种明确的标准发表意见或证实口己的判断。问题范围广阔、开放。问题举例: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NIIJ2SO4、NII4C1.Na2C03.FeC13和A12(SO4)3溶液,要求写出可能有的方法,并找出最优方法。以上二类问题为高认知水平。2提问的口的提问的终极性目的应该是明确的:(1)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2)使学生运川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去应川所学的冇关事实的知识。但在实践屮,教师偏爱运用低认知水平,尤具是记忆水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应川到了考试屮。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给学生提供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方面技能的机会。一项问卷
6、调查也表明:86%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是在于“通过检查学牛的学习來检查教学的效果”;47%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牛对特定事实的理解”;只有10%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运用事实进行归纳和作岀推断”。很明显,教师们认为提问的主要目的不是激发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当然提问还存在着不同的过程冃的:(1)激励学生参与;(2)发动学生冋顾以前所学或所读的有关材料;(3)发动学生运用过去所学讨论某一学习话题、论题或问题;⑷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5)诊断学牛的能力;⑹估计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7)确定冃标已达到的水平;⑻激发学生的学
7、习兴趣;(9)控制学生的行为;(10)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出贡献。3提问的技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学习中的一个问题也许近似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课堂教学屮许多学牛会害怕回答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回答可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掌握捉问的技巧。3」清晰要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避免两町的、模糊的提问。必须事前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对于高级捉问,不仅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某一具休问题,对
8、于教师來说是能表达一个概念或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导致具课解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